因為害怕黑暗,不少孩子都養成了睡覺不關台燈或者開小夜燈的習慣。但你知道嗎?這個不經意的小習慣,就可能毀掉孩子的健康。這真的不是危言聳聽,因為夜間燈光會“傷人”!
什麼是夜間燈光?
夜燈光,其實就是夜晚的燈光,範圍較廣泛,而生活中常見的、會對人睡眠產生影響的燈,有以下幾種:
家裏喜歡開的枱燈、小夜燈、掛燈、壁燈、LED燈等;
室外的路燈、汽車燈等;
睡前觀看電子產品,如: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等發出的光。
那麼,夜間燈光為什麼會傷人?
正常情況下,褪黑素白天分泌受抑制,晚上分泌活躍,有明顯的晝夜節律。
夜間光線本身會抑制褪黑素的產生,手機、LED燈等產生的藍光的抑制能力較其他光線更強,人體褪黑素分泌減少,就可能影響心血管、神經、內分泌免疫調節活性和清除自由基抗氧化能力。
夜間燈光可能造成哪些傷害?
在夜晚,如果孩子(以及我們成年人)一直“使用”強光,會對身體產生很多危害:
損傷視力
睡眠中,過強的光線穿過眼皮,可能影響孩子眼部的睫狀肌,睫狀肌得不到休息放鬆,易患近視。
我們正常的視網膜上存在光線感知細胞,它能夠感受光線的強度,大腦接受到信號,調控人體的褪黑素等激素的分泌。
如果孩子對光線的敏感度高,晝夜節律就會發生紊亂,從而導致疾病。
其他慢性病
許多研究發現,夜間燈光可以影響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痴呆、糖尿病、失眠等等都與夜間光線有關。
有研究表明,夜間人工照明光線太強會破壞人身體裏的生物鐘,會增加患癌風險。
如何迴避夜間燈光?
減少家中台燈、小夜燈、掛燈、壁燈等的照明時間,培養孩子關燈睡覺的習慣。
既然睡覺時開燈不好,那麼最好的方法就是睡前關燈了。
但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説,消除對黑暗的恐懼並不簡單,考驗家長的育兒智慧:
引導孩子的積極心理
有個詞叫“安慰劑效應”,“安慰劑效應”其實是一種心理暗示,如果運用得當,就能發揮出積極效果。
比如,有位媽媽為了幫助女兒解決怕黑的問題,送給她一瓶神奇的“打怪獸噴霧”(實際上裝的是自來水)。等到晚上關燈後,女兒聽從媽媽的話在黑暗中噴灑了幾下,然後就蓋上被子睡着了,這一夜竟然非常安穩。
和孩子一起探索世界
家長可以帶着孩子在晚上數星星、看月亮,讓孩子對夜晚產生新的認識,瞭解到黑暗裏不只有未知的恐懼,還有美麗和光亮。在探索夜晚奧秘的過程中,逐漸消除他們對黑暗的恐懼。
讓孩子説出內心的恐懼
家長還要正確引導孩子訴説出心中恐懼的事物,不要輕易給他們貼上“膽小鬼”等標籤。如果孩子長時間默默哭泣,獨自忍受着黑暗帶來的恐懼感,容易造成性格上的缺陷。
當孩子把內心的負面情緒都傾訴出來之後,家長再引導其養成關燈入睡的習慣,慢慢形成獨立勇敢的性格。
當然,如果孩子實在怕黑,不妨先保留一盞小夜燈。小夜燈可擺放在牀尾,以感覺不到光線為宜。
編輯:王星
責任編輯:樊麗萍
綜合:中國教育報、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