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接到朋友的電話,就聽到她的吐槽。而她説的“慫娃”不是別人,就是她家二兒子辰辰,小傢伙平時在家裏最是霸道蠻橫,經常與哥哥爭奪玩具,可遇到別的孩子與他爭奪,他幾乎都不帶吭聲兒的。有時候帶福林過去玩兒,小傢伙也是躲在媽媽身後寸步不離的,變得超級膽小。現在都要上幼兒園了,辰辰還是害怕與其他人接觸。像辰辰這樣的孩子,就是典型的“外慫內橫”式娃,也就是我們説的,孩子在外面是個“老實漢”,不敢有什麼誇張的行為,回到家卻像“皇帝老兒”,一副唯我獨尊的範兒。其實,孩子會出現這樣的性格特徵與家裏爸媽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家裏大人對孩子“言聽計從”,是孩子“內橫”的主要原因。很多爸媽覺得孩子還小,什麼事情都還不會做,於是就會包攬孩子的一切事物。孩子習慣了被照顧,就會有更多的要求,而考慮到孩子的年齡與能力,爸媽自然會極力滿足,孩子要什麼也就會給什麼。在這樣的滿足下,孩子很容易產生一種“唯我獨尊”的優越感,養成習慣之後,一旦再有什麼不如意的地方,就會撒潑耍橫,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哭鬧。“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如果孩子在家裏,一直就是如此蠻橫,那孩子的未來就值得堪憂,所以,爸媽要及時改變照顧孩子的方式。在孩子長到一定年齡的時候,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什麼事情都代替孩子。
適當的時候,爸媽們也要學會拒絕孩子的要求,讓孩子有被拒絕的經歷,瞭解被拒絕的感受。在這樣有滿足也有缺失的矛盾環境下,孩子的成長經歷才會是豐富的,全面的,這對孩子的性格養成也是極為有利的。家庭成員之間,不同的教育方式也是孩子“內橫”的幫兇。很多家庭都有這樣的現象:這邊媽媽剛要訓斥做錯事的孩子,那邊奶奶就開始替孩子講好話開脱責任,或者是爸媽剛教訓完孩子,接着就被家裏老人訓斥一番,這樣的“紅臉白臉”式教育,也就是一方唱紅臉當好人哄孩子,另一方唱白臉訓孩子的方式,這樣的雙標準,會讓孩子意識不到自己犯的錯誤,他們甚至會仗着有其他家人的保護,就變得更加肆無忌憚。想要消除孩子這種“狐假虎威”的囂張行為,就要切斷孩子尋找安全保護的途徑,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家人要統一教育方式,不讓孩子鑽空子,讓孩子能接受到正確的教育,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爸媽如果不善於引導孩子學會控制情緒,同樣也會讓孩子出現“外慫內橫”的表現。把內心的情緒用合適的方式表達出來,那才會有好的社交氛圍。如果孩子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就很容易造成場面失控。比如説孩子任性妄為,凡事達不到他的要求,就開始拿周圍的事物發泄,撕書、丟玩具、砸東西,這樣暴力的行為方式,生活中隨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