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好名!
□黃伯益
兒媳預產期迫近,家人讓我給未來的寶寶取名,這可難壞我了。
因為,在給孩子們取名這事上,我是個失敗者。
兒子的名字是我祖父給他取的,算是學業有成。祖父去世後,幾個侄子相繼出生,家人就讓我這個做大伯父的給取名,結果,他們的學習都不盡如人意。
老妻便私下嘀咕,説是我給孩子們的名字沒取好,才造成這樣的結果的。這回又要給孫輩取名,自是忐忑。
給人起名,確實是門學問。所以,人們在給孩子取名時,都是慎之又慎的。
古人云:“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好名。”可見名字對於人生有着多麼深遠的影響。
從古至今,人們都非常重視給新生兒命名,並且還非常講究。早春秋時代,古人就有了一套“命名原則”。
據《左傳·桓公六年》載,魯桓公姬允要給兒子起名,向大夫申繻詢問命名應注意哪些?
申繻回答説:“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以名生為信,以德名為義,以類命為象,取於物為假,取於父為類。”
申大夫的話是什麼意思呢?用現代語言的表述就是,給孩子取名,可從“信、義、象、假、類”五個方面入手:
用出生時的特徵起名是信(比如出生於冬月的女孩,可以稱“冬梅”);
用表示德行的詞起名是義(人名中常用的“祺、懿、文、德”等等即是);
用類似的物體起名是象(比如孟子名軻,軻就是具有兩木相接的車軸的車子);
借用事物的名稱起名是假(指的是客觀存在的一切物體和現象,比如“日月星辰、春夏秋冬”);
用和父親有關的字詞起名是類(魯桓公的孩子和他同一天生日,最終他給孩子取名為“同”,姬同就是後來的魯莊公)。
古人給孩子取名時,還有“幾不準”:即“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幣”。
意思是,給孩子氣起名,不要用本國的國名,不要用本國的官名,不要用本國山河的名稱,不要用與疾病有關的名稱,不要用牲畜的名稱,不要用器物禮品的名稱。
周朝人用避諱來奉祀神靈,人的名字在生前不需避諱,死後就需避諱。因此,用國名起名就要廢除國名;用官職起名就要更換官職名稱,用山河起名就要改變山河的名稱,用牲畜起名就不能用作祭祀,等於廢除了祭祀。用器物禮品起名,就不能用作祭祀和贈送,等於廢除了各種禮儀。
現代是科學昌明的新時代,就不用太講究舊規矩了。思考多日,終於給自己定下個命名標準,主要有四條:
一是要叫得響,朗朗上口;二是要有一定的美好寓意;三是不用生僻字;四是筆畫儘量要少。
本着這四條原則,我草擬瞭如下幾個備用名,請大家給個建議。
“沛然”。語出《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 沛:充盛、盛大,意為有着強大的生命力,人生健康且幸福。
“舒窈”。語現《詩經·陳風·月出》:“舒窈糾兮,勞心悄兮”,舒:舒緩輕盈貌;窈:體態窈窕貌。
上述二名,適合女孩兒;下面二名,適合男孩兒——
“秉文”。語出《詩經·周頌·清廟》:“濟濟多士,秉文之德。”秉:秉承和操持的意思,文:有德行的意味,寓意為學識淵博、文質彬彬。
“維楨”。語出《詩經·大雅·文王之什·文王》:“王國克生,維周之楨。”維:維繫;楨:支柱,棟樑。意為國之棟樑。
另外,還備有“純熙”與“冠傑”二名。
“純熙”。語出《詩經·周頌·酌》:“時純熙矣,是用大介”。純:大。熙:光明。
“冠傑”。“冠”在古代特指官吏所戴的禮帽。如《楚辭·屈原·涉江》有句雲:“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現指出眾超羣,位居第一,比如“冠軍”。“傑”字語出《白虎通聖人引辨名記》:“五人曰茂,十人曰選,百人曰俊,千人曰英,倍英曰賢,萬人曰傑,萬傑曰聖。”現指才智出眾的人,比如“俊傑”、“豪傑”。
在古代,人的名稱通常包括:小名、名、字、號。
“小名”即乳名,父母用來稱呼自家孩子氣的。孩子的乳名我就不操心了,交給其他人代代勞。
“名”是一個人的正式名字,又稱大名或學名,以區別小名,是成年後進入學校與社會才使用的,也就是身份證上的名字。所謂的“尊姓大名”,説的便是人的正式名字。
“字”與“號”,現在已從“人名系列”中消失,一個人擁有小名與大名就夠用了。
而現在常用的大名,一般都是按長輩的美好願望來取的,往往忽略了孩子在家族中的輩份,取名大多沒有考慮字派。
按照我們老黃家一族“啓學開昌運”的字派順序,即將出世的寶寶,屬“昌”字輩,所以,在此,再給寶寶準備兩個“譜名”(按字派取的名字,以前的大名就就是譜名)——“昌怡”與“昌祺”。
“昌怡”:“怡”字語出《書·金傳》:“公乃為詩以怡王。”鄭注:“怡,悦也。”就是快樂的意思。
“昌祺”:“祺”字語出《詩經·大雅·行葦》:“壽考維祺。”《説文》:“祺,吉也,吉也。”就是吉祥如意的意思。
羅嗦了這麼多,就是想讓大家給個參考意思,或是有更好的建議,歡迎賜教於我!
【附註】寫罷此文10天后,孫女順利降生。結果是,我苦思冥想許久的那些備用名字都被家人否決了,原因是,孫女命中缺火,讓我另行取名。不就是想火嗎?那就讓孫女的人生大火一把,遂名之為“煜暘”。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