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冒頓”應該怎麼讀?很多大學生都讀錯了

由 納喇傲兒 發佈於 健康

冒頓是匈奴第二代單于,因為"鳴鏑弒父"和"白山之圍"而聞名。還有就是他的名字,很多人會直接念做(mào dùn),有些影視劇裏也這麼念,估計是名人里名字被唸錯最多的!還是所有字一起錯!

其實這個傢伙叫(mò dú'墨獨'),不管是冒(mò)還是頓(dú),這兩個字都是隻在他的名字裏有這個讀音,很是奇怪!

冒是會意字。金文從目,上象帽子形(只是戴偏了),會頭上戴帽子之意。古文和篆文整齊化,隸變後楷書寫作冒。冒後來引申出了"統括、覆蓋、衝犯、冒充、貪污"等意思,本意反而加"巾"字旁造了"帽"字來表示。

冒的字形演變

頓是會意兼形聲字。篆文從頁(頭),從屯(表滯留),會叩頭至地而止之意,屯也兼表聲。"頓"的本義為古代的一種禮節,以頭叩地停一下即抬起。

頓的篆書

冒頓(mò dú'墨獨')生活的年代是秦朝、漢朝,從古至今漢語的語音變化巨大,這個讀音肯定是當時人音譯過來的,應該與當時的官話口音有關。關於冒頓的讀音知乎上有很多文章,我不懂音韻學看的也是迷迷糊糊。不過記住這個奇怪的讀音就好了,喝酒的時候考考別人也挺有意思。

順便説説冒頓這個傢伙吧,這可是個狠人!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匈奴人是夏朝人的後裔,和華夏人民可謂一脈相承。不過他們和中原人民的關係可不太好,在戰國時期,匈奴通過兼併一些小的部族,開始強盛起來,這個時候匈奴有了第一代單于叫頭曼。不過那時候匈奴的實力還不是太強,經常襲擊趙國的邊境,結果被李牧打敗,老實了很多年。後來趁秦統一六國,中原打成一片,沒空搭理匈奴,他們慢慢強大起來。秦始皇32年,蒙恬率30萬秦軍北擊匈奴,大敗頭曼單于,一戰就把匈奴幹沉了。

冒頓是匈奴第一代單于頭曼的大兒子,慘敗後跟着頭曼一起逃到了北方,沒想到卻遇到了危機!頭曼慘敗後開始縱酒享樂,寵愛新娶的閼氏,還生了個小兒子。老人往往都喜歡小兒子,再加上枕頭風,頭曼單于是就想殺了冒頓,立小兒子當太子。他把冒頓遣送到月氏充當人質,他剛到達月氏,頭曼單于就派兵攻打月氏。月氏首領盛怒之下要殺冒頓,估計冒頓提前就有警覺,感覺到危險後,偷了一匹良馬逃回了匈奴。

頭曼這傢伙不知道是不是喝酒喝壞了腦子,他覺得這種情況下冒頓能安全逃回來説明夠勇猛,給了一萬名騎兵歸冒頓統領。當爹的沒當回事兒,冒頓可是懷恨在心。為了能夠完全掌控這一萬人的軍隊,冒頓令人制作了一種響箭,命令軍士響箭射向何處,必須跟着全力射向那個目標,否則就被斬首。冒頓用響箭射鳥獸,沒跟着射的士兵被殺了。冒頓又用響箭射自己心愛的坐騎,沒跟着射的士兵又被殺了。接着,冒頓用響箭射自己的妻子,還有士兵不敢射,又被冒頓毫不留情的殺掉了。經過這種殘酷的考驗,冒頓再次用響箭射向自己的寶馬,這回所有的士兵都跟着射,沒有一個人敢不射了。

冒頓覺得訓練的目的達到了,在一次陪着頭曼單于外出狩獵時,冒頓突然用響箭射向父親頭曼單于,冒頓身邊的兵士也立即用箭射向頭曼單于,頭曼單于死於亂箭之中。然後,冒頓帶人回去,殺了後母閼氏和弟弟,連同不服從自己的一干大臣也一併解決,成為了匈奴第二任單于。

在冒頓統治時期,打敗了東面的東胡和西面的月氏,使匈奴完成統一,並建立起匈奴帝國,進擊河套地區,虎視中原。而且冒頓很幸運,趕上了秦末、漢初的亂世。公元前200年,韓王信勾結匈奴發動叛亂,漢高祖劉邦親率32萬漢軍御駕親征,冒頓詐敗,率領40萬匈奴騎兵把劉邦圍困于山西白登山。據説是用了陳平的計策,賄賂了冒頓單于的妻子閼氏,對閼氏説,漢朝要奉獻一個美女給冒頓單于,向冒頓單于求和。閼氏害怕失寵,於是對冒頓單于説,你要是殺掉劉邦的話,漢朝肯定不會善罷甘休。而且,説不定劉邦的援兵,很快就會到來。那時候咱們被兩面夾攻,就打不贏了。冒頓單于聽了閼氏的話,於是放了劉邦,撤兵回去了。

這種説法向來有爭議,像冒頓這種為了訓練軍隊,就能把妻子當靶子隨便殺掉的人,會那麼聽媳婦的話嗎?有人説是冒頓對於和蒙恬一戰的慘敗還心有餘悸,覺得當時還不能完全打敗劉邦,不如乘勝求和獲得利益。還有人認為這是為了遮掩真相的一種託詞,應該是陳平讓劉邦答應的非常屈辱的條件。不管怎麼説,冒頓確實失去了進軍中原的好機會。漢朝很快就強盛起來,漢武帝給予了匈奴致命的打擊。

(冒頓劇照)

最近倒是有條和匈奴有關的新聞,蒙古國國立烏蘭巴托大學7月18日宣佈,經過多年考古探索,匈奴單于庭"龍城"遺址終於在蒙古國中部地區被找到。

(匈奴首都龍城遺址水池)

(匈奴首都龍城遺址字刻有"天子單于"字樣的殘留裝飾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