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讀呀原創
(1)
19歲的阿德最近十分焦慮。因為他發現,作為一個大專生,他幾乎很難在大城市找到好工作。“那些本科生、研究生都姑且為工作而焦慮,我該怎麼辦呢?”他把這一切的原因歸咎給父母。
“我小時候,父母都外出做生意、掙錢。我們家條件不好,也無法帶我在外地念書,就讓農村的老人看管我。”缺乏管教的阿德,原本聰明伶俐,上小學時尚且能靠自己考上好中學。然而中學中競爭更激烈,他漸漸迷上網遊,老人管教不了,父母不在身邊,更談不上補課或其他課外學習。阿德的學習一點點滑坡。後來,父母説:那你就上大專吧,學點技術,自己早點出來就業。
就這樣,阿德走上了今天這條道路。“我這麼年輕,卻這麼頹廢。我預感會走上父母的老路,為了生計而奔波。然後我的孩子再變成今天的我。這麼一代一代地,窮下去。”阿德把臉埋在手心裏,無聲地抽泣着。
(2)
貧窮,真的可以遺傳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請看下圖這張美國兒童發展與貧困代際傳遞的研究。
貧窮會代代相傳嗎?大數據研究得出答案,想反駁很難
從圖中可以得出,如果15歲以前,一個人大部分時間在貧困中度過。那麼,35歲時,有45%的可能性是這個人依然掙扎在貧苦線上。
這是為什麼呢?近日,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盧邁,在TEDxNingbo年度“智愈”大會上發表演講,演講內容就談到了這一內容。
貧窮的代際傳遞,主要原因在於對大腦的影響。4個月大的胎兒,腦細胞就以平均每分鐘250000個驚人的速度在增長;在出生初期,大腦中有數以百億計的神經元。每個孩子呱呱墜地以後,他的大腦就開始日漸成熟和發育。
貧窮會代代相傳嗎?大數據研究得出答案,想反駁很難
數據表明:一個3歲的孩子,其大腦裏的神經元連接達到1000萬億,這些神經元相互連接,建立起完整的神經網絡,是整個互聯網連接的10倍,所以腦連接又被稱之為神經元網絡化。
神經元網絡化是一切學習和思維活動的基礎,大腦就是億萬神經元網絡化的過程,只有神經元連接起來形成“網絡”,才能讓大腦真正的發揮作用。
那麼在兒童幼年時,富裕家庭的孩子和貧窮家庭的孩子有什麼顯著不同呢?
讀寫、記憶、執行力方面,前者都要優於後者。
貧窮會代代相傳嗎?大數據研究得出答案,想反駁很難
城市孩子參觀博物館
經濟狀況較好的家庭會更重視對孩子的教育,願意投入更多的精力、時間和物質去照顧孩子。而貧困地區的家庭則相反。
貧窮會代代相傳嗎?大數據研究得出答案,想反駁很難
農村孩子沉迷手機遊戲
神經科學家解釋認為,貧苦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承受着更多的生活壓力。同齡孩子相比,貧困孩子的記憶力要差一些。來自華盛頓大學的早期語言專家帕特里夏·庫爾發現,如果家庭經濟狀況較差的孩子,其大腦皮質區中反映閲讀能力的重要區域表現出較低水平的特質。
盧邁先生表示,貧困兒童的大腦在發育過程中,神經元突觸連接受到了阻礙,可能因為營養不足、也可能因為關愛不夠、和父母交流不足等等原因。總之,貧困影響了大腦發育,導致貧窮最終代際傳播。
(3)
如何應對?
從國家層面,消除貧困是一項需持續進行的舉措。而對於普通人家來説,意識到這一問題產生,並作出應對是明智選擇。
創造高質量的、必要的親子陪伴。對無法和孩子待在同一個城市、必須在外地工作的父母,建議每天晚上抽時間和孩子視頻。父母和孩子進行充分的語言交流,將對大腦發育有促進作用。同時,建立了彼此的情感聯繫,讓孩子儘可能少地感受孤單和不被關愛。
創造條件、開闊孩子的視野。充分利用公共資源對孩子進行教育。現在很多博物館、美術館、書店等,其實都為早教設置了便利條件。一旦有時間能陪伴孩子,父母可以力所能及,多帶孩子去接受公共資源提供的教育條件。只要父母有這個意識,有這份心,相信都能創造條件去找到這樣的地方。
你還有哪些更好的辦法?歡迎在留言區留言,和我們進行討論。
有時候,父母的境界和價值觀會對孩子產生直觀的影響。很多時候,社會的發展和我們每個小家庭息息相關。在我們看不到的農村和貧困地區,許多孩子成為留守兒童,並非他們父母願意,也是無奈之舉。
我們可以用自己綿薄的力量,幫助貧困地區的孩子改變命運。一本畫冊、一本書、一些文具,小小愛心可以匯聚成巨大的公益之流,幫助別人也讓自己的孩子感同身受,學會分享、擁有愛心、懂得珍惜。
這是一點小小的號召,寫在文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