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落地爭論:非學科類培訓項目的邊界在哪?

  “雙減”政策將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機構分為學科類和非學科類兩類,如何準確區分誰是誰?

  “7月30日,教育部發文明確了兩類培訓的範圍。即便如此,學科類與非學科類的邊界爭論仍舊存在。”浙江金華市婺城區教育局微信公號日前刊文稱,行業和家長大多處於觀望和焦慮狀態,擔心有些培訓機構會“打擦邊球”,掛羊頭賣狗肉,導致“雙減”工作淪為形式主義。金華市是浙江省“雙減”工作首個試點市,婺城作為金華的主城區,面對“雙減”落地難題硬招頻出,跑出了服務“加速度”。

  9月7日上午,婺城區開展了首批非學科類培訓項目鑑定審核,現場對“雛英教育”2個模糊學科類培訓項目進行審核,這在全省範圍內也屬首次。

  婺城實踐:模糊學科令專家組犯難

  學科類和非學科類兩者中,前者受限制範圍更大,融資、准入、業務、營銷等各方面的監管全面收緊。

  婺城區教育局此次介紹,該局在對轄區內300餘家校外培訓機構的綜合排查中發現,部分學科類培訓機構想要謀求轉型,但受困於對於非學科類培訓項目概念的不明晰,正處於迷茫和焦慮的尷尬境地。同時,家長們在新學期伊始也展現出躊躇狀態,想拓展孩子的綜合素質,又擔心一不小心違反了國家政策。

“雙減”落地爭論:非學科類培訓項目的邊界在哪?

  為此,婺城區統一部署,積極行動,由區教育局牽頭成立婺城區學科鑑定工作委員會,組織學科專家、行業專家、法律專家等形成審核專家組,下發《關於做好金華市婺城區校外培訓機構非學科類培訓項目審核確認工作的通知》,制定出台了《婺城區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機構非學科類培訓項目鑑定標準(試行)》。

  婺城區學科鑑定工作委員會由教育局局長為主任,下設不同學段、不同學科的9個學科鑑定專家組。培訓機構向區教育局提交書面鑑定申請和佐證材料後,對應專家組將迅速響應,秉持合規性、獨立性和科學性原則,通過複核申請材料、實地檢查辦學情況,隨機調查學員及家長等多種方式,按照該機構實際培訓目的、內容、方式和評價等四個方面對模糊學科培訓項目進行全面鑑定審核。

  雛英教育是金華市第一家申請鑑定的校外培訓機構,金華首張非學科類培訓項目鑑定單就在這次鑑定中產生,不過,雛英教育提交的另一項鑑定申請讓專家組犯了難。

  在《浙江日報》報道中,雛英教育機構負責人莊正標介紹,在“雙減”後,該機構就取消了所有學科類項目,並開設出藝術類、科技類和體育類三大類別18個非學科類培訓項目。但《科學探索—瘋狂博士》和《漢語口語表達訓練》這兩門課程,培訓內容是否和國家課程標準有重疊,團隊多次商議還是吃不準,於是向婺城區學科鑑定專家組提出了鑑定申請。

  “我們審核研判後認為,《科學探索—瘋狂博士》教學內容中的知識點雖然與教材有相關性,但不強調知識導向,也不是為了考試而開設。該課程更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而不是以試題、知識點的講解以及重複練習為主。”小學科學專家組組長吳向東説,同時,該課程對學生的評價也以表現型的評價機制為主,不涉及學業類和學科類考試成績相關的內容。

  最終,3位小學科學專家一致認定這一課程屬於非學科類培訓項目,並分別在金華首張非學科類培訓項目鑑定結論單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

  相比之下,因部分內容涉及學科類元素,《漢語口語表達訓練》研判起來有些麻煩。

  小學語文專家組組長陳蒸説,自己和另外兩位專家反覆討論並對比政策文件後,還是難以給出鑑定結論。秉持謹慎態度,專家組決定將案例提交至市級學科鑑定專家組,進一步進行鑑定。

“雙減”落地爭論:非學科類培訓項目的邊界在哪?

  澎湃新聞注意到,教育部此前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學科類和非學科類範圍的通知》,《通知》要求,在開展校外培訓時,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地理、數學、外語(英語、日語、俄語)、物理、化學、生物按照學科類進行管理。對涉及以上學科國家課程標準規定的學習內容進行的校外培訓,均列入學科類進行管理。而體育(或體育與健康)、藝術(或音樂、美術)學科,以及綜合實踐活動(含信息技術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等按照非學科類進行管理。

  正如浙江金華案例呈現的複雜情況,區分學科和非學科培訓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在實踐過程中並不簡單。

  教育部已要求各地組織相關專家,對於各種培訓項目,根據其實際培訓的目的、培訓內容、培訓方式進行綜合研判。如果培訓實質上是對這9類學科其中的學科相關內容進行專門學習,強調的是學科知識導向,是為升學考試服務的,片面強化相關學科聽、説、讀、寫、算方面的技能培訓,那麼就應當按照學科類來進行管理。下一步,教育部也將進一步指導地方建立專家組,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來進行審核把關,加強這項工作的科學性和規範性。

  遼寧錦州:結果未明前,不得按非學科類辦學

  澎湃新聞注意到,近段時間,全國不少地區正在推進學科類和非學科類的鑑定工作。

  例如,微信公號“錦州教育”9月7日消息顯示,遼寧錦州市“雙減”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在《關於做好錦州市校外培訓機構非學科類培訓項目審核確認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個別不明確屬於學科類或者非學科類的校外培訓機構可向屬地教育主管部門提交《校外培訓機構非學科類培訓審核確認申請表》及相關佐證材料,申請非學科類培訓內容審核確認。市、縣(市)區兩級均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門牽頭,組織教研人員、學科專家、行業專家等參與的校外教育培訓課程審核專家委員會,對校外培訓機構提交的申請材料進行審核,必要時可進行現場審核,審核結果應當給出明確的“學科類”或者“非學科類”結論。

  值得一提的是,錦州市劃分的“非學科範圍”包括:體育(或體育與健康)、藝術(或音樂、美術)學科以及綜合實踐活動(含信息技術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等按照非學科類進行管理。國家課程標準規定的學科類學習內容以外,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要求和學習者身心發展規律的其他學習內容,旨在通過培訓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學生興趣愛好、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個性化發展和全面發展服務,此類培訓項目確認為非學科類培訓。

  錦州市“雙減”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還表示,各培訓機構應當落實主體責任,對其實施的培訓服務類別進行審查判斷,主動按照學科類或者非學科類的相關管理要求規範開展培訓活動,確保對外宣傳與實際培訓服務類別一致。在培訓項目審核確認結果未明確之前,申請機構不得按非學科類進行辦學。

  9月2日,天津濱海新區舉行校外教育培訓機構政策發佈會。會上介紹,作文、閲讀、國學、新概念、英語舞台劇、英語繪本屬於片面強化相關學科聽、説、讀、寫、算方面的技能培訓,因此屬於學科類;街舞、戲劇表演、演講口才屬於文化藝術類非學科類;樂高、編程、電腦軟件屬於科技類非學科類;高職升本、研究生考研培訓、成人英語等培訓對象是高中階段以上的人羣,不在此次針對中小學生及3-6歲學齡前兒童培訓的“雙減”範圍之內。

  對於其他一時難以判斷的,新區教體局會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組織相關專家綜合研判。

  另外,重慶市教委、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民政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校外培訓負擔工作的通知》。這份通知明確,各區縣建立校外培訓機構培訓內容備案審核鑑定專家組,協助區縣教育行政部門開展學科類和非學科類機構鑑定、培訓內容備案和監督工作。學科類和非學科類機構設立時,由專家組按照《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學科類和非學科類範圍的通知》《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基礎教育階段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等,對校外培訓服務的類別進行鑑定。

  為了準確區分校外培訓學科類和非學科類範圍,江蘇鎮江市教育局也在9月3日召開校外培訓項目類別鑑定研討會。

  教育局分管領導王健就校外培訓項目類別鑑定工作提出三點要求:一是“學習且要研究”。類別鑑定工作需要深入學習且研究政策文件,制定出精細化方案,體現出鎮江作為試點城市的特色和亮點;二是“知難且不畏難”。各地區負責部門要本初心,守底線,敢啃“雙減”工作中的硬骨頭,客觀公正地落實校外培訓類別鑑定標準,加強常態化監管;三是“慎思且篤行”。各地區負責部門要科學安排,穩步有序地推進培訓機構審核驗收、轉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85 字。

轉載請註明: “雙減”落地爭論:非學科類培訓項目的邊界在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