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説童言無忌,你怎麼看呢?我覺得童言無忌是真的,因為孩子小,心智沒有那麼成熟,很多事情想到了就脱口而出,不像成年人,有那麼多彎彎腸子。
但這也僅限於小時候,如果我們都是大人了,説話太直白了,別人反而不會喜歡,甚至覺得你情商太低,不會為人處世。
我們都知道小孩子的童言童語很可愛,也知道小孩子童言無忌,言語就算無狀,大人也不會放在心上,但是有時候小孩子的一句無心話卻會讓無意間戳痛大人的心。
過年回家,奶奶逗孫子:不叫奶奶不給你住,孩子的話戳痛了她的心。
大人都喜歡哄小孩子玩,覺得小孩子像一張沒有任何東西的白紙,很單純、很好玩。而且小孩子,很天真,童言童語,很可愛。特別是有些“調皮”的大人,很喜歡逗逗小孩子。
李奶奶就是這樣的“老頑童”,過年了,小孫子回來了,李奶奶逗自己的孫子,開玩笑説,不叫奶奶不給他住。
小孩子不懂這是玩笑話,還是真話,就跟我們小時候一樣當我們不乖的時候,爸媽説我們是撿來的,如果不乖,就把我們丟了。
我們信以為真,真的害怕自己的父母不要我們的時候,會把自己丟了, 所以不敢再胡鬧了,後來説的次數多了,我們也漸漸長大了,才知道父母是跟自己開玩笑的。
當李奶奶“威脅”孫子的時候,小孩子還小,以為奶奶説的是真話,立馬就慌了,便有樣學樣,説:“那我叫爸爸媽媽不給你錢,等你來我家,我也不給你住。”
其實小孩子説這些的時候根本不懂這些話的真實含義,就是老是聽爸爸媽媽談起,也是拿這些話“威脅”奶奶而已。
但是在大人的耳中就不是這個意思了,我們都知道年紀大了招人嫌,其實我們都懂,只是不説出來而已。
沒有幾家的兒女是願意跟長輩同住一個屋檐下的,在一起短時間的相處可以,但是長期朝夕相對,沒有幾個人是忍受得了的。
首先一點,觀念的差異,老一輩的思想、消費等,跟年輕人出入太大,互相看不順眼。
其次,作息時間,年輕人習慣晚睡晚起,但是老年人,特別是生活在農村裏面的老人,早睡早起是一直以來的習慣。因為作息時間不同,互相影響,都休息不好。
最一點是自由,跟長輩待在一起,總覺得是壓抑的,總是要顧及長輩的看法,所以根本不得自由。
也是因為以上的諸多原因,兒媳婦不想跟婆婆住在一起,所以近幾年小兩口努力在城裏按揭了一套房,過得很自在。其實李奶奶很看得開,但是孫子這句無意之間的話,還是戳痛了李奶奶的心。
婆婆跟兒媳,其實能維持表面的和諧,已經很難得了,其實雙方都不用糾結太多。
就像我以前一個同事小媛説,“其實要理解老一輩人,他們囉嗦太多,只是想你少走點彎路,畢竟你現在走的路,都是他們一步步蹚出來的。
婆婆跟媳婦本來就是有思想代溝,沒必要每件事都要爭個是非對錯,家本來就不是個講理的地方,很多時候,婆婆説話,聰明的媳婦知道聽着就好。”
自從兒子跟兒媳婦在城裏買了新房子之後,婆婆就很少去城裏看他們了,因為她知道兒子媳婦也不希望自己經常去打擾他們的小家生活,如果他們有需要,會告訴自己的。
現在老兩口在家,種點農作物,會給兒子媳婦送些,畢竟家裏種的放心,而且還能節省一點生活費。
兒子媳婦也不算虧待自己,逢年過節也給自己發紅包或是買東西,自己也已經很滿意了。
只是孫子這句話説了,自己還是感覺兒子長大了,就是媳婦的了,自己也退居二線了,他們有自己的小家庭,自己彷彿是局外人。
還要靠他們給錢養着,孫子自己肯定不會這樣説,肯定是兒子媳婦平時這樣説,孫子無意間記住了,原想着兒子媳婦還不錯的老奶奶,那時候突然覺得,人人都有私心,原來兒子媳婦這麼不待見自己。
人到中年,很多事情都看輕了,知道兒孫自有兒孫福,不想管,也懶得管,自己養活自己,儘量不拖累小輩,是自己能盡的最大努力了。
過年回家,奶奶逗孫子:不叫奶奶不給你住,孩子的這句話戳痛了她的心。
我想説的是,不管大人有什麼事商量,儘量避開小孩子,因為小孩子什麼都不懂,可能會説出些不合時宜的話,到時候都尷尬。
兒子媳婦可能也只是哀嘆了,抱怨一下自己夫妻倆的重擔,但是這話通過孫子傳到婆婆那又是另一個意思了,如果是豁達一點的婆婆,那還好,如果是那種心眼小的人,那勢必又是一場家庭紛爭。
能相聚在一起都是一種緣分,一家人和和睦睦的才好,不要因為一點小事而互生嫌隙,一家人以何種形式相處都不重要,説到底都是一家人,千萬不要因為一些小事傷了彼此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