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開放後,很多人都要了二胎,有的家庭是為了湊兒女雙全,有的家庭是為了給孩子找個伴,還有的家庭就是重男輕女為了要兒子。
我家附近有一家人,爸媽歲數很大了,爸爸是63年的,媽媽是70年的,大女兒歲數也很大了,卻在二胎政策下來後勇敢地要了二胎,喜出望外的是生了兒。
一開始兩口子都挺耐的,孩子奶奶更是因為有了大孫子高興的不要不要的。可隨着孩子長大,父母年紀也越來越大,照顧孩子開始力不從心。
主要這家人爸爸已經快六十了,還要時常去照顧八十的奶奶,大女兒上高中學業很忙,小兒子只能由媽媽一個人看管。白天媽媽要去上班,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晚上回來媽媽要管大女兒的學習,還要照顧小兒子的吃喝拉撒,心情極易煩躁。
於是,每當小兒子犯錯誤,就會被這個媽媽拳打腳踢,甚至有的時候不是他的錯,而是媽媽在工作上受挫了,或者和爸爸吵架了,也可能是姐姐考試成績不好,媽媽都會把怒火發泄在小兒子身上,因為他是家裏唯一一個不會反抗,逆來順受的人。
第一次見孩子臉上的傷時,大家都沒有在意,以為是磕的,可是一年到頭孩子臉上總是掛彩,大家就開始懷疑來源,直到一次在街上,有鄰居親眼看到媽媽打孩子,才肯定了一直以來,孩子身上的傷都來自媽媽。
媽媽似乎已經習慣了這種方式,毫不避諱,從開不見的身上的傷,發展到臉上明顯的傷,再到兩邊臉都腫腫地去上幼兒園,卻還是對老師解釋説是孩子自己磕的。
老師一開始還會旁及惻隱地告誡家長,但家長不聽,也只能任由其發展。久而久之,不光是媽媽,就連姐姐學習不順心,也開始拿弟弟出氣,這個孩子真是可憐極了。
孩子小的時候,是很調皮,尤其是小男孩,可這並不能成為他捱打的理由,老話雖説棍棒底下出孝子,可老話沒有告訴我們,給孩子留下的心理陰影該怎麼解決?於是就有了前一陣子,13歲男孩因跟媽媽吵架而砍死媽媽的事情。
你現在打孩子他無法反抗,是因為他沒有能力,但種下的因,早晚會結果,等他有能力反抗,家長便只能自食惡果了。
yin
家長為什麼控制不住要打孩子呢?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家長沒有學會保持足夠的耐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其實,只要稍加註意,和家裏人緊密配合,每個家長都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1、父母要分工合作,不能指着一個人全管,很容易產生煩躁心理,在孩子身上胡亂發泄
教育孩子是父母雙方的責任,而不是其中某一方的,這就要求父母安排好時間,共同去教育孩子。爸爸也上班,媽媽也上班,兩個人都很辛苦,更應該為彼此分擔,輪流去照顧和教孩子。
大家都是正常的人,生活不順時肯定會有情緒,而當分工合作後,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固定的時間去做想做的事,自然就會把煩躁的情緒排解出去,就不會造成大的矛盾衝突了。
2、認清孩子的現狀,不給孩子貼標籤,要求放低些,明白大多數的孩子都如此平凡的道理。
沒有過高的期望就不會失望,現在很多家長都奢望自己能成為學霸媽媽,從小就給孩子報各種班,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以滿足自己的心願。
而學霸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當的,不是你努力就肯定能到達。與其苛求孩子贏在起跑線,還不如放低要求,讓孩子達到自省的狀態,畢竟家長不能跟他一輩子,只有他自己從心底改正才最有用。
當你意識到我們的孩子終將平凡時,就不會因為孩子的不優秀再去為難孩子,並不是不去關注孩子的成績,只是同時也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3、家長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審視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做一個讓孩子敢接近的家長。
孩子長期調皮,不知悔改,其實跟家長的情緒有很大關係。當孩子犯錯時,你越是對他大嚷大叫,他由於逆反心理反而越不會去改正,甚至會故意去氣家長。
如果孩子總是表現不好,不聽父母的話,家長就要考慮考慮自己的教育方法在哪出了問題。
每次發脾氣前,先在心裏默數十個數,再去解決問題,或者迅速遠離孩子,用其他方式發泄,結束後再回來解決問題。
每次想打孩子前,想一想自己養孩子的艱辛,明明該是最親近的人,何必搞成仇人?
記得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小時候被父母打,當時怎麼想?現在怎麼想?
有一個高讚的答案是這樣説的:小時候恨,不喊他爸爸了,長大了,不恨了,就是想喊他爸爸也喊不出來了。
我們好不容易才有成為親人的這份福氣,最後弄成最熟悉的陌生人,想想就心酸。
希望每一個家長,在出手打孩子前,都能三思,再三思,畢竟給孩子留下的陰影,是一輩子也不會輕易抹去的。
你會對孩子隨意發脾氣嗎?你小的時候被家人打過嗎?歡迎一起來討論。
單選|孩子不聽話該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