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跟很多年輕一輩聊天之後,我發現她們在生孩子問題上,存在一個共有問題:害怕生娃。在西瓜視頻《我要WhatYouNeed》採訪視頻上,西瓜視頻創作人莊莊的父親表示,他原本也打算30歲之前不生孩子,理由是:生活還沒有穩定,生了也養不好,與其帶着孩子一起吃苦,不如晚點再生。
聽上去是不是很有道理?一切好像都是為了孩子。實際上,專家早就指出,任何非不可抗力的牴觸生娃,本質上都屬於“生娃焦慮”。
簡單來説就是:年輕人害怕生孩子,他們覺得只結婚、不生孩子就蠻好的。
當然,年輕一輩肯定不承認有這種説法。
當事人承不承認,我們暫且不去研究,我們就來看一下,他們想要達成的目標:“等生活穩定之後,再打算要孩子”這個想法,到底能不能實現?
按照年輕人的思維模式,所謂的“生活穩定”,其實就是經濟基礎足夠牢靠:每個月能有穩定而且足夠數目的收入。而這又牽扯到另外一個問題:月收入多少是足夠?
根據某節目的街頭採訪,我們發現年輕女性對於“伴侶收入多少才能生孩子”這個問題,給出了“平均1萬”的回答。
1萬多麼?看似不多,在一線城市,只要男人肯努力,這一數目咬牙確實可以實現。可根據前段時間國家給出的數據,我國約有6億人的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是不是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就算我們拋開老人、殘疾人、孩童等特殊人羣,其實25-35歲之間的男性,平均收入絕對不可能超過5千,這才是現實狀況。
當然,這一數字會隨着男性年齡的增長而快速攀升,問題在於,誰能等到35歲之後再生孩子?除非男方真的事業有成,可以找個小嬌妻,否則這個年齡的男性,連找對象都難。
也就是説,到頭來,絕大多數女性找到的伴侶,其實還是普通收入者。
折騰來,折騰去,最後發現好像沒啥區別,既浪費了青春,還自找麻煩,何苦呢?正如某位過來人所説的那樣,窮人有窮人的顧慮,富人有富人的煩惱,與其糾結於現在,不如早做決定,走一步算一步,活人還能讓尿憋死麼?
退一萬步講,我們現在再窮,還能比我們父母、甚至爺爺奶奶那一輩窮嗎?他們不是照樣將子女拉扯大?而且每家都是好幾個。
由此看來,“生活穩定顧慮”純粹是無用功,不值得注意。
就算當事人言之有理,那我們不妨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晚育到底有多麼大的危害?
根據專家的解釋並且結合實際情況來看,晚育的危害主要可以歸納為下面這些點:
1、對女性傷害更大
眾所周知,生娃如過鬼門關,在過去那個科技水平尚不發達的年代,生孩子是有生命危險的。現如今,隨着我國相關醫學水平的提升,因為生孩子而出現病危的概率已經變得非常小。
但這並不意味着這一過程就輕鬆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該有的傷害依舊逃不掉。
美國婦產協會早就給出過結論:
女性最佳生育年齡大致在22歲-28歲之間,超前或者延後,都會給當事人留下更多的傷害,包括而不限於肌肉撕裂、肌體彈性無法恢復、傷疤遺留問題等等。
站在中醫角度來看,就是“大齡生娃,容易留下更多的月子病”,像關節痛、頭痛、肢體腫大等等,亂七八糟一堆麻煩事兒。
全部都是疑難雜症,後期很難調養回來。
2、父母精力跟不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自從30歲之後,精力是一天不如一天,大不如從前。
二十出頭的時候,兩天不睡覺跟玩似的,幾乎沒太大反應,就算有睏意,眯個十幾分鍾就ok了。可現在不一樣,一天不睡就開始打盹,嚴重時還會出現幻聽、頭暈等症狀,而帶娃恰恰是極其損耗精氣神的一件事情。
更可怕的是,那可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問題的,帶娃是“長期戰爭”,除非找保姆,或者讓老人也來幫忙,不然沒有第二個選擇。
自己的骨肉,上不了也得上!
3、胎兒更容易出問題
儘管男性精子的巔峯年齡段在30-35歲之間,可女性要早好多,基本與最佳生育年齡重合,而且優先級遠高於男性。
這就意味着,如果晚育,胎兒出現健康問題的概率較常人而言,要高出不少。
我寧願自己受點委屈,也不想孩子出問題,畢竟這關係到兩代人的下半生,容不得半點馬虎。
千萬別將所有希望寄託在孕檢上,因為有太多問題是孕檢查不出來的,特別是神經系統方面的疾病,幾乎全都檢查不出來。
我想起《愛情公寓》中呂子喬説過的一段話:火車來了,你在想它會開去哪裏?車上有什麼人?會遇到什麼特殊情況?等你想明白了,火車早就開走了。你管它呢,先上了再説,反正它肯定是往前開的。
別説是生孩子這麼大的一件事情了,就算是生活中的家常瑣事,也少有完美開局、一帆風順的,人生就應該在磕碰中不斷前進,這才是常態。
大家不妨樂觀點想,其實生兒育女也就那麼點事情:嬰兒時期的養育,幼童時期的嬉戲,少兒時期的操心,以及長大之後的勞神……哪一樣不是我們沒有經歷過?我們的父母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