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自然希望每個孩子都能變得更好,對於他們來説教育是理所當然的,但教育的方式並不是只有嚴肅的講道理,孩子能夠聽得進去的其實不是乾巴巴的説教,而是家長的“身教”。
尤其是年紀小的孩子,家庭應該是一個充滿包容和愛的地方,而不是嚴肅的課堂,家長雖然要樹立威嚴,但是並不需要時刻都板着臉。
很多家長髮現對孩子小的時候發脾氣是管用的,但是隨着他們年齡的增長,可能上了小學之後不管是怒吼還是冷戰,對孩子的教育作用越來越小,甚至還有可能遭到孩子的反抗。
隨着孩子越來越獨立,他們對於父母的道理卻越來越聽不進去,糟糕的親子關係把父母和家長之間的距離拉得越來越遠。
其根本原因就在於現代社會,孩子對於知識和信息的接受程度遠大於父母,所以家長在他們心目中權威的形象存在的時間越來越短,家長要做孩子的夥伴而不是管理者,只有和孩子一起成長,才能夠跟上他們的腳步,成為彼此互相支持的家庭成員。
只靠講道理就成為孩子心目中的權威這樣的時代過去了,家長與孩子相處時,説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營造一個適合他們成長的家庭氛圍,這是教育的基礎和根本。
大人大多數時候講道理是很隨機的活動,但是對於孩子來説可能會產生自我認知的長久影響,有些話可能是家長隨着當時的心情隨便説出來的,但對於孩子來説就是一輩子的標籤,所以父母要對自己的教育語言慎重思考再説出口。
而營造出的家庭氛圍則是一個緩慢而長久的過程,這個期間家長可以通過反思來不斷改變,這樣對於孩子的影響也是長久的,但影響卻是積極大於消極的。
之所以越講道理孩子會越叛逆,其根源出在親子關係上,孩子可能從小生活在一個不喜歡的家庭氛圍中,無論再對的道理,從孩子內心來説就是不想聽,他們自然會叛逆。
教育同樣需要感同身受,父母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夠對孩子有所要求,很多時候之所以孩子不聽話,就是因為家長自己一邊玩手機,一邊卻要求孩子認真努力學習,這樣的教育自然沒有説服力,説再多的話不如親自做給他們看。
講道理和發脾氣對教育來説都是消極負面的做法,不僅沒用還有可能會讓孩子變得更牴觸。
事實證明讓孩子接納家長的觀點,就要先從接納和感受他們的情緒入手,要先溝通沒有障礙才能夠達成共識。
不要認為孩子年齡小他們什麼都不懂,事實上有些教育是不需要説出口的,教育需要隨機應變而不是一成不變,溝通不能乾巴巴,枯燥無味。需要符合孩子年齡和成長特點,最好結合實際,説得精妙做得恰好。
教育最煩的就是千篇一律,什麼事情都用一個道理説,講來講去別説孩子會煩,可能家長自己都覺得沒意思。
最關鍵的就是要先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面對任何教育都能先從內心接受,自然家長的話就能聽得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