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工作關係,我加了幾個育兒羣。
幾乎每天,羣裏的媽媽們都會很熱烈地討論一個育兒話題。
昨晚媽媽們聊地是:孩子沒自信怎麼辦 ?
很多媽媽一致的看法是:多多誇獎孩子,就會增強孩子自信。
這幾年,隨着育兒學習渠道越來越廣,“愛和自由”的理念也被媽媽們深深認同,大家都明白了“肯定”對於孩子的重要性。
可也有一部分媽媽持懷疑態度,她們擔心一味地鼓勵誇獎孩子,會不會讓孩子容易飄飄然,養成自大的性格?
咱們今天先不説怎樣培養孩子自信,先來聊聊—— “誇獎孩子,是不是應該有度?”
“誇聰明”,居然有害處?
生活中,孩子需要被肯定,但誇獎或表揚的方式不同,對孩子的影響也大不同。
曾經提出“成長型思維 ”的斯坦福教授德韋克,就曾和同伴們一起證明了: 誇獎,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德韋克和同事們先是拿來一些測試題目給孩子們做,做完以後,他們把孩子分成三組。
德韋克開始對第一組孩子進行表揚,她表揚這組孩子的智商:“你是個聰明的孩子!”
對第二組孩子,他們表揚孩子的努力:“你一定下了不少功夫!”
對待第三組孩子,他們既不表揚,也不批評,不給予任何評價。
這樣做,是為了觀察不同的表揚方式,對孩子接下來的行為有什麼影響。
接下來,德韋克又讓孩子們做一些比較難的題,結果發現:
第一組被稱讚“聰明”的孩子,對任務不是那麼的專注,他們更樂於比較自己和同伴的不同表現;
而第二組被稱讚“努力”的孩子,普遍更關心學習的過程;
第三組不被肯定的孩子,則顯得很猶疑,缺乏自信。
實驗告訴我們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成人肯定孩子什麼,他們就容易把注意力放在哪裏。
誇獎孩子“聰明”,孩子會習慣性的把失敗原因歸咎為天賦不高,自己天生就笨,而 誇獎孩子“努力”,他們會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享受過程上。
同樣是誇獎,不同的説話方式,對孩子長久的影響是不同的。
壞的誇獎,損害孩子的學習動機、抗壓能力,甚至阻礙孩子的思考方式和做事效率。
而好的誇獎,不但能塑造孩子優秀的個性品質,還能決定他們“做事”的思維方式,甚至能決定孩子一生的思維高度。
到底該怎麼誇孩子
生活中,孩子需要得到肯定的情形很多,到底要怎樣誇獎,才能最大限度激勵孩子呢?
父母先要把握好誇獎孩子的態度和原則:
0 1
真誠、實事求是的態度,是誇獎的前提
英國教育家史邁爾曾説:“以空言教人,不如以實行示人。”
前段時間,網絡上曾興起“誇誇羣”,心情不好,遇到糟心事,能量不足,都可以到羣裏尋羣誇獎和安慰。
這種好聽的話語和友善的態度,對於心智成熟的成年人,能分辨出哪裏是鼓勵,哪裏是安慰。
可這種懷抱善意,一味的誇讚,對孩子並不適用。
因為6歲以前的孩子,正處於構建自我的重要階段,他們需要通過外界客觀的評價來正確認知自己, 成人真實的肯定,才有助於孩子從自身實際出發,建立自信,獲得更持久的精神愉悦感。
虛假的套路似的誇獎,確實讓孩子難以分辨,長期言過其實的“浮誇”,只會讓孩子盲目自信,甚至迷失自我。
比如,某次孩子嚴格遵守規則,只看了10分鐘手機時,父母就可以很真誠地説:“能遵守規則,説到做到,對你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説,真是挺不容易的。”
這種實事求是、發自內心的認同和誇獎,會讓孩子感受到成人的用心,也能體會到誇獎帶來的力量感。
0 2
事前鼓勵,事後表揚
記得一次期末考試前,為了讓孩子消除緊張心理,我對女兒説:“我閨女是最棒的,一定能發揮好。”
孩子卻不買賬,她説:“媽媽,你這樣説,感覺不是安慰我,反而像在提醒我不能有失誤。”
孩子都很敏感,事前表揚,會讓他們感覺有壓力,一定程度上,會分散孩子專注做事的注意力。
圖片來源: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有人曾對成績優秀的孩子做過智商和個性方面的研究,發現那些成績好的孩子,並不都是智商偏高, 反倒無一例外都有着非常好的注意力,他們注意力的廣度、集中度都特別高。
在孩子做事前,一定不要急於“表揚”,要鼓勵,給予他們信心而不是壓力,我們可以這樣説:
“放輕鬆,像平時練習的那樣做就好”、“別擔心,好好讀題,認真計算。”
這樣專注於過程的事前鼓勵,有助於孩子把注意力放到過程上。
事後再針對孩子的優點進行具體表揚,這樣的誇獎鼓勵原則,很有助於孩子養成成長型心智。
好的誇獎,細節很重要
除了要把握誇獎孩子的原則,還有一些小話術,大家也可以試試:
0 1
誇細節,不誇整體
“你太棒了”、“寶貝好乖”、“你真聰明”這些泛泛的誇獎,孩子一時聽上去感覺舒服受用,可對他們的行為、思維塑造,並沒有什麼可參照性。
在誇獎孩子時,誇得越具體,孩子越能明白,自己哪裏做的好。
他能體會到父母對他的接納和信心,也會“有據可依”,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努力。
圖片來源:電視劇《家有喜旺》
0 2
誇孩子時,定位要平和,不居高臨下
我們生活中,很多時候父母誇孩子會有一些口頭語,比如“好乖!”、“好孩子,真聽話”。
這類的詞,乍一聽,確實是在鼓勵孩子,可這種鼓勵,其實是有“言外之意”的。
這類誇獎本身,有一種居高臨下的評判在裏面。
容易給孩子一種父母是裁判,自己應該討好成年人,讓成年人滿意的感覺。
其實孩子不是我們的下屬,也不從屬於父母,我們誇獎時,可以儘量把重點,拉到孩子身上。
圖片來源:電視劇《小謝爾頓》
比如在孩子做得好的時候,對他説:“恭喜你,比原來進步好多!你是不是感覺很有成就感?”
這樣的誇獎,能讓孩子把更多關注度放回自己身上,對孩子調整以後的行為,產生更積極的影響。
0 3
誇過程和成長,是對孩子最好的接納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會每件事都讓成人滿意。
可成長的本質,就是試錯。
看到孩子在過程中的努力,發掘到孩子在做事中的改變,給予他們肯定,這就是對他們成長的最好接納。
這樣的表揚,長效、持久又有力,最能讓孩子找到自我價值感,增強自信心。
記得人類學家蓋瑞·查普曼在《愛的五種語言》一書中説:
肯定的言語,是人類感受到愛和付出的最好方式,也是人類內心深處最迫切的需要。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種家庭,他們親子關係和諧,孩子被教養地進退有據、有禮有節,當問起教養方法時,家長又總會一臉茫然,説沒怎麼特別教育孩子。
可仔細傾聽他們的説話方式,你會發現:所有的教養,都在細節裏,而所有的“功力”,都在説話上。
很多父母,可能真的沒有什麼科學教養原則,他們只是憑着一腔愛子的本能,卻説出了對孩子成長非常有幫助的話。
千萬不要小看這些話術,積跬步能成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