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代人,十分意外。上一代人,十分感慨。
顯然,未來中國的下一代,必將深受目前Z世代的處世方式、情感表達方式的影響。並且,進入現代智人進化階段的人們,也正在經歷從物質生活,到精神情感世界的譁變。
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舐犢情深,羊羔跪乳,烏鴉反哺。
曾經在《左轉》、唐詩中流傳的父母對子女的拳拳之心,民間24孝道里兒女對父母的殷殷之情,錄於史書,也鐫刻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裏,成為我們的精神內核。一直以來,父母的偉大以及養育之恩,都是子女生生世世都難以忘懷的恩德情懷。
人們歷來讚頌的人間真情裏,父母子女之間的深情厚意,是生命旅途中最為珍貴的財富,最難忘的人生經歷。
但是,一如木心在《從前慢》中所懷念的時代那樣,時間總是毫不留情的溜走,時代總會拋下一代又一代人自顧自向前。世事風俗變遷,在所難免。
《從前慢》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説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賣豆漿的小店冒着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人家就懂了。
從前慢,一切都美好而淳樸。父母是被尊奉的長輩,子女是應該被呵護愛惜的幼族。長幼有序,各有章法,社會在舊秩序裏緩慢的向前流着、變化着。
“大家誠誠懇懇,説一句,是一句。”
但是歷史的步伐,從不因人的美好感受而止步。1978年改革開放後的中國,持續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標語刷遍全中國時,“人民內部矛盾,已經由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轉變成為與不平等的生產力發展之間的矛盾”。
這種內部矛盾,從廣義看,是因為中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狹隘看,卻是人們在物質上窮久了窮怕了,希望得到更多,以改善貧瘠的生活的樸實訴求。
人們熱烈追求財富,盛況空前。但彼時社會,在精神上卻罕見的乾淨整齊着,意識以及行為上,也還頗受傳統習俗遺風管束;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也依然尊崇天然、自然的秩序,師道尊嚴的骨架尚在,並未受到太大的波及。
從80年代中期開始,隨着物質上的豐裕與滿足,越來越富裕的中國人,精神上的枷鎖嘩的一下打開了。
追求獨立自主,追求個性舒張等人權主張,也開始逐漸萌芽和升級——這是開放的中國進入全新階段的標誌,也代表着從這一代年輕人開始,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變得比從前更為平等、開放。
父母們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開始與子女談個人理想,談個性化發展,也幫助他們走向世界,幫助他們塑造與世界接軌的獨立精神。一言以蔽之,這一代父母與子女之間,表面依然是上呵護下,下遵循教誨的傳統模式,實際在精神與模式上,卻是十分開放與融洽的。
一切變化,始於千禧年。千禧一代的出生,與此前的年輕一代都多有不同。他們是真正的長在紅旗下,活在春風裏的嶄新的一代。
這一出生在1980-1994年的人羣,被統稱為80後。彼時的中國社會,面臨着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對這一羣新生力量的心態,也頗為複雜:從最初的“新世紀曙光”,到充滿了擔憂,再到稱他們為“垮掉的80後”,最為煎熬的,就是80後的父母。
在80後的父母眼中,社會變化的太快,他們已跟不上了。
國門越開越大,新生事物越來越多,老一輩已經不能理解新生代們那些稀奇古怪的喜好和興趣。加速與慢速之間,產生了許多的不被理解與誤解,所以,80後與父母之間的關係,遠不及改革開放初中期那樣平和、有序,反而充滿了叛逆、風暴與抗爭。
在時代脈搏的強力跳動中,80後的父母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儘管在家把子女捧成小公主、小皇帝,衣來張口飯來伸手,也能充分尊重和理解他們,給予了子女更為廣闊的個人空間,但是父母的殷勤卻並沒有換來80後子女的理解與尊崇。
更多的時候,他們厭棄父母的原因,僅僅是因為自己的父母,沒有給自己比富豪同學更好的物質條件和生活環境,不能出國、無法追星、不理解自己對流行文化的瘋狂和喜愛。
多數80後覺得自己挺慘的,似乎時代的灰塵都被撞上了,但他們的父母卻沒有賣過慘,因為他們忙着為子女奮鬥、拼命、鋪路。
很快,這場戰爭就結束了。因為80後自己也三十而立,成家立業有了孩子,也才能夠理解父母當年,對自己的包容與用心良苦。
此時的80後,無論是心態上還是物質上,都比自己當年的父母強了不止百倍。但他們面對自己幼小孩子的無理取鬧時,依然沒有更好的辦法。
父母之愛子,就像層層高台,一層層一代代向下傳遞,寬容對待子女的懵懂無知,循循善誘而又不計回報。90後、95後、00後、10後……
人生代代無窮極,呵護幼崽,撫養他們到獨立成人,卻始終是父輩的本能與責任。
本能不容易消弭或變形,而子女始終在長大的路上。所以,哪怕此刻他們不懂父母的拳拳之心,但終有一天他們也會來到為人父母的這一階段,會在呵護無理取鬧的孩子時,懂得父母當年的包容與深情。
因此,真正的愛不會消失,只會在時間裏輪迴、重逢。
父母們如此深愛自己的孩子,兒女們也會在生命的某一時刻,懂得並回報這份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