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白露到,養生有5個“要點”,現在記好,秋天健康度過
#生命擺渡人#
白露,是秋季的第三個節氣,每年太陽運行至黃經165°時即為白露。
白露節氣,一般是從每年的9月7日前後開始,到9月22日前後結束。
古人認為:白露節氣之後,“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意味着從白露節之後,天氣逐漸轉涼,儘管白晝陽光温暖,但太陽一下山,氣温就會很快下降,出現晝夜温差大的特點。
秋季又是燥邪當令的季節,因此,風、寒、燥是白露時節的氣候特點,容易出現感冒、咳嗽、口乾、便秘等不適。
白露時節應該怎麼去養生呢?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提醒主要做好以下幾件事:
古代民諺有云:“過了白露節,夜寒日裏熱”,提示白露時晝夜的温差很大。
因此,古人提出“白露節氣勿露身,早晚要叮嚀”。
意在提醒人們白露節氣白天雖然暖和,但早晚偏涼,這時既不能打赤膊,也不能打赤腳,尤其要注意保護好頭、頸、背、腹、足這些重點部位,否則就容易着涼,出現感冒、咳嗽、頭痛、腹瀉等不適。
《黃帝內經》提出,秋日起居應該“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早卧是為了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則有利於舒展肺氣。
此外,對於睡眠不好的朋友和老年人,特別提出要睡好子午覺。
所謂“子午覺”,就是在每天子時(晚上11點到凌晨1點膽經運行)、午時(中午11點到下午1點心經運行)最好能夠睡個覺。
古代醫家認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及衰,體內氣血陰陽失衡,必欲靜卧,以候氣復。
現代研究發現,晚上0-4點,人體肌肉和器官的代謝都會減低,同時也是肝膽排毒的重要時間,最好能夠睡覺休息。
中午12-13點,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午睡有助於身體機能的恢復。
有數據分析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
因此,睡好子午覺既有防病保健的意義,又符合養生之道。
白露節氣,“秋燥”,易傷人津液出現口乾、唇乾、鼻幹、咽乾及大便乾結、皮膚乾裂等症狀。
因此,除了要“減辛增酸”,還要多吃一些味甘而潤的食物,比如山藥、甘薯、百合、麥冬等等。
預防秋燥,可適當地多食用一些富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果蔬,如獼猴桃、梨、萵筍等。
有慢性肺病的朋友可以服用一些潤肺化痰、益氣滋陰的中藥,緩解燥邪傷肺帶來的不適,如人蔘、南沙蔘、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等。推薦兩款藥膳給大家。
材料:百合、銀杏各150g(均需浸泡1-2小時,焯水備用),無骨嫩雞肉300g。
功效:益肺腎、補虛勞、定喘咳、緩秋燥。
材料:白扁豆、懷山藥各30g,粳米100g
功效:益氣健脾,祛濕止瀉,適用於脾虛受涼易腹瀉,易疲乏者空腹服用。
解析:此藥膳出自《本草綱目》。中醫學理論認為,脾為肺之母,健脾氣可補肺氣。
唐代藥王孫思邈的《衞生歌》雲:“秋呬冬吹肺腎寧。”
清代御醫龔廷賢《壽世保元》中也提到:“以呬字治肺氣。”
呬字功是我國傳統養生功六字訣之一,做呬字功最大的好處是調理肺氣,兼有潤肺的作用。
具體方法如下:(取站位或坐位)吸氣時,輕閉口唇自然吸氣,呼氣時,口角微微用力,口唇微向後收,上下牙齒相對留有縫隙,舌尖輕抵於縫隙內,呼氣發“呬”聲,同時雙手手掌指尖相對斜向上舉起,高過頭部10釐米左右,呼氣將盡時將兩手恢復置於體側。
如此循環往復做36次或72次為一組,根據個人情況每天做3-5組,有助於調理肺氣,改善肺功能。
俗話説:“秋天到,鼻炎鬧”,特別是在白露之後,氣候往往比較乾燥,早、中、晚的温、濕度變化較大,對鼻子的影響也比較大,容易出現鼻幹,打噴嚏,流鼻血等諸多不適。
除了之前提到的多吃甘潤和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外,白露時節我們應特別注意鼻子的保健。
如有鼻腔乾燥,甚至出鼻血,可以滴入少許芝麻油或薄荷腦滴鼻液滋潤一下鼻腔。
另外,鼻子周圍穴位豐富,如迎香穴、人中穴、四白穴、睛明穴等。
可以通過按摩刺激這些穴位達到疏通經絡、調節氣血,防治鼻炎、改善視力、緩解神經衰弱的作用。
推薦做做簡便易行的鼻子保健操:
第一節:用雙手食指的指腹,從鼻根部沿着鼻樑,自上而下,輕輕地按摩4個八拍;
第二節:沿鼻子繞顴骨周圍按摩4個八拍;
第三節:點按迎香穴,4個八拍;
第四節:將雙手掌大小魚際搓熱,用雙手手掌捂在鼻子和雙眼上,熱敷2個八拍,再輕輕地拍打2個八拍;最後,閉目進行10次深呼吸收勢。
這套鼻子保健操可連續做2遍,或早晚各做一遍,達到增強鼻部的抵抗能力,起到預防呼吸道疾病的作用。
(編輯Rainbow。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