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吃豆腐,會得腎結石?是科學還是謠言,告訴你真相

豆腐作為生活中常見食材,可以製作出非常多的佳餚,例如紅燒豆腐、麻婆豆腐、豆腐羹,都是十分常見的菜餚。並且豆腐適合老年人食用,容易促進消化吸收,其寓意也非常好“多福”,中國人特別喜歡吃豆腐,自從淮南王劉安把豆腐發明出來,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經常吃豆腐,會得腎結石?是科學還是謠言,告訴你真相

吃豆腐本身是有助於健康的,當然,也要考慮飲食禁忌,如果吃錯了,就是很危險的事情,尤其是有些人提出,經常吃豆腐,會讓人得腎結石,這樣的説法到底對不對呢?是科學還是謠言呢?接下來文章告訴你真相。

首先明確表明,吃豆腐並不會得腎結石,所以再有人這樣説,千萬不要被騙了。導致人們出現結石,是因為在尿液中有濃度高的礦物質,慢慢聚集、析出,會在腎這個部位沉積,發展成為固體顆粒物,這樣的顆粒物,有的猶如指甲那麼大,有的只有米粒大小,小的顆粒物會隨着排尿排出體外,但是,大的顆粒物,難以被排出,只能把輸尿管堵住,導致人們正常排尿受到阻礙,引起腰痛的發生。對小石子、顆粒物進行分析,是因為其中有非常多的草酸鈣、磷酸鈣以及尿酸鹽,含量越多,越容易形成小石子,帶來的刺痛感越強烈。

經常吃豆腐,會得腎結石?是科學還是謠言,告訴你真相

豆腐大多是由黃豆製作而成的,黃豆中的營養會充分釋放在豆腐中,其中與結石有關的物質包括嘌呤、鈣離子、草酸。嘌呤不必多説,會在身體中形成尿酸,當數量達到一定程度時,會引起結石,但是,經過浸泡、壓制、煮熟,這樣的方式會使得大多數嘌呤被去除了,即使有少部分嘌呤,數量還是在可控範圍內。

至於鈣離子,很多人會説鈣離子攝入超標,會導致結石發生的概率升高,事實上,在臨牀上發現,當鈣離子攝入不足,會導致結石出現的風險升高,對於本身結石高的人,仍然需要補充鈣離子。當然,以食物為主,避免吃鈣片,食物中的鈣離子與鈣片中的鈣離子在身體吸收過程中是不一樣的。

最主要的就是草酸含量了,畢竟草酸多少是引起結石的主要原因,草酸進入尿液中,結合鈣離子,會成為草酸鈣,這個物質的溶解度比較低,容易在析出反應時,成為結石。豆腐中的草酸含量並沒有人們想象中那麼高,基本都在0.1mg/g以下,屬於一種低草酸食物,導致豆腐本身草酸含量低,是因為在製作期間,大豆需要一定時間的浸泡,在浸泡過程中,會把其中的草酸進行了溶解。通過滷水加工,形成了凝結狀,隨着水分蒸發,草酸也會被去除,真正落在豆腐上的草酸含量並不多。

經常吃豆腐,會得腎結石?是科學還是謠言,告訴你真相

當發現得了結石,可以通過這些方式緩解,例如喝水,多喝水能夠促進排尿,多排尿能夠稀釋多餘草酸鈣,對於碳酸方面的飲品,最好不要喝。避免重口味飲食,飲食清淡一些,少吃鹽,也能避免鈣含量增多,達到預防的目的。

綜上所述,對於吃豆腐會得腎結石,大家都瞭解了,這樣的説法屬於謬論,不要相信,吃豆腐並不會造成結石,在平時是可以吃的。如果得了結石,需要從多方面進行改善,避免結石對身體造成更大損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25 字。

轉載請註明: 經常吃豆腐,會得腎結石?是科學還是謠言,告訴你真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