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其實並不是一下就得了的。根據癌種不同,有些往往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發展的進程。所以及時發現“癌前病變”就很重要。
什麼是“癌前病變”?其實癌症發生前身體可能出現的一些病理狀態,“往前一步”就有可能發展成為癌症。
1. 萎縮性胃炎——胃癌
清華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醫師李昕權2018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介紹,一般認為,幽門螺桿菌經過口到達胃黏膜後定居感染,數週或數月後引發慢性、淺表性胃炎,數年或數十年後發展成為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等,而慢性萎縮性胃炎是導致胃癌最危險的因素。①
四川省瀘州市中醫醫院放射科醫師劉彬2021年4月在人民日報健康號刊文介紹,引起萎縮性胃炎最為常見的原因就是幽門螺桿菌感染,這是胃癌的一個高危因素。所以雖然不能説患了萎縮性胃炎就一定會進展成為胃癌,但是有萎縮性胃炎的人確實屬於胃癌的高危人羣。所以一旦查出是萎縮性胃炎,大家一定要積極進行治療,特別是本身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人羣。②
2. 胃腸道息肉——胃腸道癌
許多胃腸道癌是由息肉演變而來的,尤其是腺瘤性結腸息肉,癌變率更高。
腸息肉 張玥潔 攝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夏忠勝2015年接受羊城晚報採訪介紹,胃腸道息肉是指胃腸道黏膜表面凸起到腔內的任何可見的過度生長的組織。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及錯過瘤性息肉。隨着腺瘤息肉體積長大,其癌變率也隨之增加,總癌變率為10%~20%。所以,息肉一經發現,即使是小腺瘤,也應及時切除。③
3. 肝硬化——肝癌
“臨牀上很多肝硬化患者都是肝病久治不愈拖出來的。”四川華西肝病研究所肝膽外科主任醫師金義生2012年在接受鄭州晚報採訪時介紹,肝病患者常常認為無症狀不嚴重,治不治都可以,或者只吃些保肝護肝藥,放任病情發展,等發展到晚期肝硬化時後悔都來不及了。
金義生教授説,慢性肝炎一般都有這樣一個發展過程,“肝病→肝硬化→肝癌”,這個過程發病隱蔽,一般早期不易察覺。所以肝病患者一定要重視定期檢查和治療。④
4. 慢性宮頸炎——宮頸癌
宮頸炎一般有急性宮頸炎、慢性宮頸炎之分,與宮頸癌有一定關係的是慢性宮頸炎。
清華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副主任醫師於卓2018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介紹,慢性宮頸炎,大多是分娩、流產或手術損傷子宮頸後,病原體侵入而引起的感染,它有多種表現方式,比如説宮頸糜爛、宮頸肥大、宮頸息肉、宮頸腺囊腫和宮頸外翻等。並不是説患有宮頸炎的患者一定會導致宮頸癌,如果慢性宮頸炎患者被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HPV)的持續感染,則是容易發生宮頸癌病變的。其中,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是指HPV16和HPV18。①
5. 潰瘍性結腸炎——腸癌
腸炎的分類也很多。四川省瀘州市中醫醫院放射科醫師劉彬2021年4月在人民日報健康號刊文介紹,首先要給大家強調並不是所有的腸炎都會發展成為癌症,但是如果是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大家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視,因為研究顯示,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他們患惡性腫瘤的風險是明顯升高的。
很多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對於自己的疾病重視程度不夠,經常是斷斷續續吃藥,沒有進行正規的治療,治標不治本,導致炎症反反覆覆發作,進而誘發癌變。所以對於潰瘍性結腸炎,大家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進行正規的治療。②
6. 慢性胰腺炎——胰腺癌
胰腺炎也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很多人都知道急性胰腺炎痛起來“要命”。四川省瀘州市中醫醫院放射科醫師劉彬2021年4月在人民日報健康號刊文表示,但很多人不知道,如果胰腺炎不進行正規的治療和預防,形成慢性胰腺炎,最後慢性胰腺炎再反覆發作,讓胰腺組織反覆受到損傷,那麼患胰腺癌的概率是會明顯升高的。所以如果發現有胰腺炎,一定要積極治療,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預防措施,預防胰腺炎反覆發作。②
楊正強 攝
7.長期不愈的口腔潰瘍——口腔癌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頭頸外科主任醫師嵇慶海2015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經久不愈的口腔潰瘍就可能是口腔癌的癌前病變。此外,像黏膜紅斑、黏膜白斑、黏膜下纖維化、疣狀增生等都可能是口腔癌的“癌前病變”。
癌前病變如長期不治療,或刺激源一直存在,像殘牙根、假牙等,這樣的病變就有很高的可能性轉變為口腔癌。⑤
8.交界痣——黑色素瘤
交界痣多長在手掌、足蹠、外陰部等易摩擦部位,與其他痣相比癌變可能性高。一旦發現痣的形狀不規則,邊界模糊,顏色深淺不一,出現暈開或者體積慢慢增大,皮膚出現輕微隆起或變厚時,就要及時就診,這多半就是癌前病變的發展趨勢。
本文綜合自:①2018-03-06健康時報《炎症會發展為癌症嗎?》(毛圓圓)②2021-04-07人民日報健康號“影像科劉醫生”《從炎症到癌症,可能很快就能發生,醫生:這4種炎症,最好不要拖》③2015-05-06羊城晚報《胃腸道息肉發現要趕快除掉免後患》④2012-09-12鄭州晚報《專家提醒:八成以上肝硬化是“拖”出來的》⑤2015-04-10健康時報《口腔自檢留意癌前病變》
編輯:魯 洋審稿:楊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