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注意過你家孩子的情商嗎?
2011年,一項在英國進行了50年的情商研究揭示了它的發現:研究人員對一組從嬰兒期、兒童期到成年期的兒童進行了跟蹤調查,發現那些在生命早期就表現出高情商的兒童,更有可能在成年後擁有成功的事業和幸福的生活,這表明情商與成功和幸福呈正相關。
蓓蓓和她的丈夫有一個兒子,名叫鼕鼕,這對夫婦經常在家裏討論工作,難免會有意見分歧,鬥嘴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有時夫妻倆甚至在他們的兒子面前大喊大叫,話也多得讓人無法忍受。
年僅4歲的鼕鼕正處於對一切都很好奇的階段,很容易模仿家長的言行舉止。老師發現,他的性格很容易暴躁,一旦因為小玩具和其他孩子發生不愉快,他就會隨口説出一些口頭禪:類似於“你別碰我”,“我要打死你”等等,甚至還會對小朋友們進行推搡,老師們都驚呆了。
當幼兒園老師把鼕鼕在學校的表現告訴他的家長時,蓓蓓和丈夫反而對孩子責罵一番,卻並沒有意識到是自己的言行影響了孩子,讓孩子變得情商很低。
1)“這是我的”(自私的行為)
孩子的自我照顧年齡在2歲左右,在此期間孩子經常會發出“這是我的”的聲音,這是一個正常的發展階段。
如果在這個階段,我們引導孩子學會與其他孩子分享和互動,逐漸的要求孩子不要使用這樣的短語。當孩子大一些的時候,如果仍然有一個短語這是我的,它會給人一種距離感,這是人際關係中最忌諱的。
2)“別管我”(自我表達)
有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直被“寵壞”,他們總是目中無人,尤其是在紀律嚴明的時候,隨隨便便就會説“不管我”。這種孩子長時間不改正,長大後也不接受別人的改正,不願意聽別人的勸告和教導,一旦養成習慣就融入了集體環境中。
3)“我打死你算了”(暴力粗魯)
還有一句口頭禪是“我要打死你”,如果不是出於自己的意願,也可以隨便説成“我要打死你”。這些孩子更多的是行動而不是語言,他們用暴力和威脅與他人互動。我不知道的是,大多數人討厭和那些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使用暴力的人交朋友。
4)“都聽我的”(一種傲慢的表現)
有些孩子被父母寵壞了,沒有界限,孩子的教育問題,生活問題,學習問題不是和父母一起商量做出來的,很多時候是孩子牽着大人的鼻子走。
孩子不願意做作業,只要一句“聽我的”,父母就會軟下來。沒有原則和規則,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會和別人合作,只要有合作,他就會被迫讓別人服從他的安排,這隻會讓別人討厭他。
1)幫助孩子正確管理情緒
父母首先要接受孩子的負面情緒。不要用訓斥和生氣的態度對待孩子,不但不會使孩子的負面情緒消失,反而會鼓勵孩子壓抑情緒和自我否定。接受孩子的負面情緒,讓他們表達出來!
第二,教孩子接受自己的消極情緒,傷心、難過、傷心流淚都是很正常的情緒。可以等多種方式發泄心中的不滿,通過大喊運動和哭泣!在不傷害自己和他人的前提下!
2)幫助孩子發展識別他人情緒的能力
設身處地為別人着想,理解他們的情緒。這是瞭解他們的需要和關心他們的先決條件。這是培養同理心的能力。同理心是一種情感解讀能力,能夠準確判斷和解讀他人的情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和觀點。也就是説,我們通常想要考慮周到。
由此可見,同理心是同情、關懷和利他主義的基礎。有同理心的人往往能以微小的方式察覺到他人的需求。那些有能力瞭解他人,設身處地為他人着想,併為他人着想的人並能與人相處的人。
3)幫助幼兒學習建立人際關係,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讓你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有機會與他人互動。多帶孩子出去玩,多跟人打招呼,讓孩子主動和其他孩子聊天。與孩子玩耍時,不要總是獨自玩自己的玩具,要懂得分享。鼓勵孩子邀請學生到家裏做客,讓孩子做主人的本分,拿水果或糖來迎接客人。
鼓勵孩子在學校與同學和睦相處,結交更多的朋友,家長要加強對孩子朋友的重視,讓孩子重視和尊重友誼。鼓勵你的孩子參加團體活動,對他人的需要保持敏感,並提供幫助。這些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對學習、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