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囤教輔資料的家長,與30年前相聲裏諷刺的“老急”何異?
“雙減”政策出台兩個月。孩子作業少了,負擔輕了,部分家長反而急成了熱鍋上的螞蟻。
受“怕孩子輸在起跑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等傳統觀念影響,部分家長產生恐慌情緒,擔心買不到教輔材料,認為有必要購買大容量硬盤,提前囤積教培資料。
針對此類現象,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負責人回應稱:完全沒有必要擔憂。培訓材料不是越多越好,要優中選優,精中選精,不要大量囤積未經審核的輔導材料,要把減輕孩子課外負擔作為首要目標進行考量。
一些家長如松鼠過冬般囤教輔,究竟是什麼心理?打個可能並不恰當的比喻。老一輩經歷過困難時期,講究“家裏有糧、心裏不慌”,冰箱裏總是放着幾個月也吃不完的凍肉。新一代成長於物質充裕的時代,24小時便利店隨處可見,自然沒有囤積食物的習慣。
“囤”的本意,其實是緩解焦慮,從中尋求某種安全感。不少虎爸虎媽,長期深陷殘酷的教育競賽,他們把“多考一分,幹掉千人”奉為圭臬,將教育視為古羅馬鬥獸場的遊戲。儘管“雙減”政策落地,不少家長依然懸着一顆“內卷”的心。
幾年前,一句春晚小品台詞流傳甚廣,“小樣兒,脱了馬甲照樣認識你。”囤教輔也是一樣,不過是家長焦慮套上了新馬甲。
“雙減”之前,家長流行瘋狂囤課。“剁手”買課一時爽,也不管孩子受不受得了。每週七天,孩子不是在補課,就是在補課的路上。中年家長自嘲為寧願自己“吃土”,也要盡力供孩子“碎鈔”。
“雙減”之後,學科班少了,素質班來了。體育類、藝術類課程爆滿,有的家長現身説法,“一星期一次的聲樂、黑管300元一課時,羽毛球一對一的話350一小時,芭蕾50個課時1萬5千多”“素質教育捲起來的話,同樣恐怖”。
現如今,又有了買硬盤囤教輔資料的奇葩操作。實際上,為了報班而報班,為了囤課而囤課,本質上都是焦慮的魔障打不破。
當然,很多家長將報班視為解憂草,誤以為教輔資料中自有黃金屋,表面看是從眾心理作祟,實質上還是人在屋檐下的窘迫。
不少家長反映,學校教材滿足不了考試要求,不靠教輔“開小灶”,難道等着孩子中考時才被“開盲盒”?更多家長擔心,目前職業教育尚不成熟,職場上好工作與好文憑掛鈎,趁着孩子“少壯”時補課,總比“老大徒傷悲”要好。
9月23日,教育部新聞通氣會上提出——“雙減”工作是一項長期性複雜性系統性的工程,必須注重當前和長遠相統一,往深裏做、往寬裏做、往嚴裏做、往遠裏做,持續用力、久久為功。
這話值得仔細琢磨,“雙減”是對以往教育生態的系統性糾偏,既往的陳舊觀念都要一一打破,一些家長應看清形勢、調整心態,陪伴孩子成長,共同探尋教育的真諦。
最後,我想起一個經典段子。1991年的春晚舞台上,姜昆、唐傑忠表演了相聲《着急》。段子辛辣諷刺了鄰居“老急”,顧名思義就是“老着急”。他從孩子出生、入托、功課難一路急到考大學、找工作、找對象。
相聲結尾處,出現一個點睛之筆。聽説副食品漲價的傳言,“老急”忙不迭囤了一洗澡盆醋,兩水缸醬油,八抽屜味精,一大衣櫃花椒麪……結果天天盼漲價的“老急”,等來的卻是食品價格下調的消息。
今天囤教輔資料的家長,又與30年前相聲裏諷刺的“老急”何異?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白晶晶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