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現在為止,很多家長還奉行“打擊式教育”、“吼罵教育”、“恐嚇式”教育試圖激勵孩子變得更好,事與願違的是:孩子不僅沒有像想象的那樣變得更加優秀,反而變得內向自卑不愛與人交流了。
CiCi媽就是在父母的“打擊式”教育,記憶中小時候父母對我説過最多的話是:
【你再不聽話/哭,媽媽就不要你了!】
【你再不努力,將來怎麼辦,街上撿垃圾的都不會要你!】
【你看看隔壁家某某,你再看看你,你有什麼用?】
【你這麼蠢,又這麼懶,讀什麼書?】
諸如此類的話充斥着我的童年,小時候聽着這些話只是覺得傷心氣憤,長大後才發現我已經被這些話深入骨髓了,性格在潛移默化中被父母漸漸定型了。
以前開朗自信的我,如今30變得極度內向自卑不愛交流,只想呆在和孩子的小世界裏。甚至不自覺中教育孩子時自己也有當年父母教育我的影子,不可控制地對孩子打擊吼罵。事後恍然大悟時回想起剛剛自己教育孩子的這些話,突然覺得我真可怕。
我是一個被“打擊式教育”、“吼罵教育”、“恐嚇式”教育下成長的孩子,以我為例,今天就來談談家長該如何建立孩子的自信以及學會保護他們的自信,希望能給各位家長一點小啓示,供參考。
你跟孩子有什麼“仇”,小時候非説這種話?孩子內向自卑,這個“鍋”家長要背心理學上説“人格的構成和養成,開始形成於童年階段”。孩子從知事那一刻開始,他們的心理發展都會通過外界的回應來進行自我評估。如果你的孩子隨着長大變得內向自卑,作為家長要反思:你在孩子童年時期對他説了什麼、做了什麼。
你堅信讓他害怕,他才會聽話——擊破孩子的安全感
【你再這樣,媽媽/爸爸就不要你了!】
【你不聽話,媽媽/爸爸就走了,不管你了!】
【你再不聽話,媽媽/爸爸就把你一個人丟這!】
幼年時期,家長管教孩子有一招最“靈”:“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孩子一聽這句話肯定乖乖就範,言聽計從。為什麼?因為父母是孩子安全感的唯一來源,他怕你會真的不要他,你説這句話時他們的內心是極度恐懼的。
這類話父母最喜歡用,同時也是導致孩子長大後沒有安全感的重要原因之一。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孩子,他們在長大後也很難擁有天然的自信。
孩子不聽話、犯了錯,打一頓就好——增加孩子的挫敗感
孩子小時候犯錯,家長們都喜歡一頓吼罵或是一頓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還是個孩子,犯錯了當然要教育,但是打罵教育不一定是最好的方式,特別是有些家長趁着孩子犯錯順便發泄自己的情緒。
孩子犯了錯(這個錯可能不是真的錯,而是嘗試後的失敗結果而已),家長一味地責罵、鞭打,只會增加孩子的挫敗感、降低他們的成就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
總是數落、貶低他們——孩子被負面標籤定型
【你怎麼這麼沒用!】
【你怎麼膽子這麼小!】
【這麼大了太丟人了!】
成年人在聽到這句話時都會感覺不舒服,更何況年幼的孩子。孩子雖然不記事,但是這些話會藏在他們的潛意識裏。作為家長經常把這些負面標籤掛在嘴邊,孩子慢慢就會覺得自己真的是膽小、真的沒用,真的很丟人。導致孩子沒有自信和勇氣,更不敢嘗試。
先來看看,孩子的自信組成的兩大部分自信這個詞,看得見卻摸不着。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那些能在陌生環境中快速適應並能侃侃而談的人,他們多數都比較自信。一個自信的人他們不僅自身擁有一定的能力和成就,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還有着強大的安全感。所以自信的組成是:安全感+成就感。
自信組成的第一部分:安全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礎。首先孩子要有安全感,他們才能有自信和自尊以及和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際交往關係。小時候父母給予了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孩子在長大後才會有非常天然的自信。
自信這個東西小時候看不見摸不着,但是長大後他們的人際交往和適應能力中你才能知道。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從嬰兒時期就開始了,作為父母請記住:多陪伴孩子、不要總是用“親情”嚇唬他們。
自信組成的第二部分:成就感
成就感是指“孩子在獲得成功(哪怕是某個小小不起眼的成功)時獲得的滿意感受”。也可理解為讓孩子“自我感覺良好”的感受,培養孩子的成就感講究3個技巧:
- 孩子獲得一個小小的進步,家長及時鼓勵;
- 孩子失敗了,以共情的方式表以理解,並鼓勵孩子繼續嘗試;
- 誇讚孩子時記得細一點,讓孩子更有自信繼續嘗試。
孩子犯了錯、孩子不長進、孩子有壞習慣,怕打擊到他們的自信就放置不管?當然不是。過度的自信會變成自傲,孩子身上有問題當然要想辦法改變。只不過改變和教育的方式家長要記住這句話:表揚要具體,批評要模糊。
表揚要具體
誇孩子不是一味地“你真棒、你真厲害”,這樣的誇讚太過於敷衍籠統,並且孩子越小你這樣誇他們會“不知所以”,更無法達到最佳激勵孩子自信的效果。誇的時候儘量具體一點,比如:
Tip:但也不是説孩子幹個啥都一頓亂誇,有些該做的事就是要做,並不是孩子做了就得誇。否則會讓孩子養成“不誇就不做的壞習慣”。
批評要模糊
孩子犯了錯、有了壞習慣,當然要批評,但是批評一定要講究有理有據有原則。幼兒時期的孩子把水倒身上了該批評嗎?不一定,我家孩子2歲多的時候有次把水倒身上了,我一頓批評,後來看監控才發現,他本意是想把放了幾天的水倒進池子裏,結果不小心倒身上的。
批評時一定要客觀分析後再批評,請注意語言的表達,把孩子的錯誤有理有據地説出來,針對當前錯誤説出不對的地方,不要展開過往錯誤聯想,批評過了頭。千萬不要為了讓孩子長記性或是發泄自己的情緒去批評,有理有據的批評才會讓孩子認可。
Tip:批評孩子最忌諱的就是用犀利難聽的語言去打擊孩子的自信和自尊,這樣孩子不僅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還會導致他們產生自卑感,傷害孩子心理發育。切記“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