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沉迷看網絡小説怎麼辦?網絡上,不少年輕人陷入了對父母痴迷網文的擔憂。相關數據顯示,在接觸過數字化閲讀方式的羣體中,50週歲及以上的人羣佔比已經達23.2%。這些中老年人一邊在網文中尋找慰藉,一邊又像做了錯事的“孩子”,接受子女的“説教”。
的確,當父母老了,他們在很多方面,就成了需要被“説教”的孩子。比如,不能熟練使用智能手機,掃碼、刷卡、刷臉等新潮的消費方式玩不太轉,看到一些網絡消息就當成了正兒八經的新聞,甚至還經常轉發一些“偽科學”的養生知識……在諸多生活常識方面都落後於年輕人。
不過,面對一些沉迷看網絡小説的父母,大可不必過於擔心。時代在變化,父母輩的整體形象也在變化,這不僅表現在他們的興趣愛好和休閒方式上,也表現在他們的精神面貌上。如今,他們也開始喜歡上了子女曾經喜歡的事物,我們不妨多站在他們的立場,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多一些換位思考的看待和處理。
對於很多父母輩的人來説,他們的青春相對於現在的孩子沒有那麼豐富,尤其是在“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家庭語境下,往往從小就承擔起了很多,青春多奉獻給了工作和家庭。現在,大多數家庭的生活都不再困於温飽了,一些退休的父母輩也有了大把的時間,網上衝浪也就成了他們的一種消遣方式。
他們在豐富的嘗試中也漸漸發現,孩子們曾經沉迷的網絡小説世界,居然如此多彩,引人入勝。於是,這種新鮮感和吸引力,將他們深深拽住。一方面,他們可以藉此走進當年孩子的世界,試着去理解他們的青春;另一方面,這又何嘗不是在重燃自己的青春呢?這種二次元裏的“代際交換”,或許也是一種和解。
人生沒有必要完全按部就班地過,“在什麼年紀該做什麼樣的事”也不是不可逾越的雷池。正如年輕人可以去釣魚、跳廣場舞、端着保温杯泡枸杞,中老年人也可以刷網劇、看網絡小説,這沒什麼不妥。而且,如果能夠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彌補過往人生的遺憾,激發出更健康、更具活力的心態,不是很美好的事情嗎?
只要他們所閲讀的小説沒有常識性的錯誤和三觀錯亂,只要他們不過分沉迷,影響到工作和家庭,父母輩這樣的休閒方式就值得我們尊重和包容。而且,相對於青少年來説,他們也都是成年人,具備一定的是非判斷能力,要相信他們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另外,從沉迷看電視劇,到沉迷刷短視頻,再到如今的一些父母沉迷看網絡小説,這些都要放在互聯網深入發展、嵌入大眾生活肌體的大背景下去看待。以前,我們常説90後、00後是互聯網原住民,卻忽略了隨着網絡技術普及,以及社交媒體的大眾化、生活化,父母輩也在逐漸向網絡“移民”。
現在,輪到他們“沉迷網絡”了,我們當年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如今又為何不試着去理解父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