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哄不着我的孩子了”,説這句話的時候,小慧滿面憂傷。
因為工作關係,小慧出了月子就回去上班,孩子全由育兒嫂和孩子姥姥照料,很少親自餵奶。寶寶現在五個月,晚上不要媽媽只要外婆和育兒嫂。小慧有時間想要親自餵奶時寶寶卻一口不吸,只得擠出來放到奶瓶裏餵給寶寶。
自己的孩子開始不需要自己了,這對於一位媽媽是多麼沉重的打擊啊。
“可能孩子大一點就好了吧”,她安慰自己説,相信很多人都有類似的想法。不過,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教授曾多次指出,孩子出生的頭一年再苦再累媽媽都一定要自己撫養,懷孕10個月還不如第一年的撫養,早年孩子跟誰睡,他就跟誰親。
02
孩子和誰睡就跟誰親,這句話有依據可循。
在《我的前半生》中末代皇帝溥儀提到以前的一段過往,應該備受寵愛的他去卻讓很多人害怕。除了玩駱駝、螞蟻、蚯蚓、打架、責打旁人之外,最大的樂趣是惡作劇,用冷水噴人,命令他人吃掉在地上的東西,無論老師們用多少歷史上君主聖君的故事來教育都不管用。
他冠發威風的性格已經形成,不過確有一個能夠阻止他不斷惡作劇的人,就是他的乳母王焦氏,雖然她一字不識不會講仁恕之道,但只有她的話他不敢違逆。
一個愛孩子不管他多麼頑皮,心裏都會有一個空間留給他的母親,這個“母親”一定要是與其建立其安全依戀關係的那一個,早年間他所有的快樂都和這個人的聲音、相貌結合在了一起。
03
為什麼早期建立母子依戀關係如此重要?
從出生開始,寶寶就需要與養育人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美國兒科協會指出,兩個月的寶寶已經有了情緒和社會性發展的需求。
雖然頭兩個月表現不明顯,但寶寶已經學會了觀察和傾聽,知道誰能讓他感到舒服。他會記住撫養人的氣味、聲音、相貌,這個人一出現就能讓孩子有安全感同時感到愉悦。
如果一個寶寶平時得到來自奶奶或姥姥的照料較多並從小和她們一起睡,奶奶或姥姥的形象、氣味、聲音會深深印在寶寶的記憶中,對於寶寶來説她們才相當於自己的撫養人。
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也提出:睡覺時人的體味最濃,孩子和誰睡覺,就會逐漸熟悉誰的味道,自然會和誰親近。
將陪伴自己最久的人視為與自己關係最親密的人,大多數孩子都是這樣。一歲半是一個分水嶺,一歲半以前孩子最好由媽媽親自帶。錯過了這個黃金期,失去的不只是親情和信任的建立,還會喪失對孩子心理上的控制力,以後再想彌補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