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不聽話,父母可用“邊門效應”,比打罵更管用
教育孩子的路途十分漫長,而在這過程中父母經常會遇到一些挫折,比如孩子越是教育越是不聽話,越喜歡和自己頂嘴。
而面對這樣的情況,很多父母都採用了錯誤的處理方法,比如以下三種:
只會命令孩子很多父母都會本能將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進而在面對孩子想法的時候就會選擇強迫孩子接受,而導致孩子沒有自己的思想,只能被迫思考接受這個世界。
父母命令式的教育方式不僅不能讓孩子得到成長,反而會讓孩子逐漸變得厭煩,讓孩子的叛逆心理越來越強,最後變得兩敗俱傷。
過於苛刻孩子有些父母對自己的要求很是嚴格,因此就會拿同等標準來要求自己的孩子,但是卻沒考慮到這只是個孩子。而有些父母習慣雞蛋裏挑骨頭,即使孩子完成了所囑咐的任務但他們還是覺得不夠,還是會苛責自己的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在這樣的高難度下雖然有了更強的能力,但父母從未有過一句讚賞的話,導致孩子的內心出現了強烈的叛逆心理。
喜歡跟孩子講大道理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多父母最喜歡犯的毛病就是跟孩子講道理,尤其是拿自己的過去來教育孩子。
但這樣的教育方式並沒有從本質上出發,沒有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因此就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其實教育孩子的方式千千萬,父母不妨嘗試一下"門邊效應",這遠比打罵孩子要來得管用。
所謂的門邊效應就是指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能夠用較為委婉的教育方式,這樣在無形之中就能夠逐漸影響孩子的行為。
父母在運用"門邊效應"的時候,應該要採用三個方式:
用孩子的思維溝通教育孩子其實也是在與孩子進行溝通,那麼在溝通的過程中就要避免高高在上的姿態。要是父母太過於高高在上,那麼這樣的溝通方式會讓人覺得有距離感,無法真正走到孩子的內心。
所以父母不妨嘗試一下更加靈活的方式,站在孩子的角度來和孩子進行溝通,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更加敞開心扉,孩子也不會太過於心生怨懟。
靈活表達問題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會本能地斥責孩子,語氣難免會嚴肅一點,讓孩子心理產生害怕。但經過時間沉澱會發現,採用這樣的教育方式並不好,不僅不能讓孩子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反而會讓孩子內心生出叛逆之心。所以下次父母在看到孩子犯錯的時候不妨嘗試一下繞開大道理,採用更為柔和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比如父母想要孩子變得誠實,那麼可以選擇給孩子買繪本或者通過第三者的角度,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這樣的方式是非常靈活的,不僅能夠給孩子指出問題所在,還不會讓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糟糕。
引導孩子意識到後果實際上,孩子之所以會一再犯錯是因為不長記性,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帶來後果的嚴重性。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要在第一時間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讓孩子引起深思,承擔自己的責任。
那麼在有了這次經驗之後,孩子下次再遇到類似問題就不會採用相同的做法,反而會選擇更好的方式應對,也不會再犯同一個錯誤了。
孩子是很聰明的,但有些父母卻沒有意識到這點,仍然將孩子當作什麼也不懂的兒童,從而採用了錯誤的教育方式。但是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反而讓兩個人之間的矛盾日漸激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