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懷胎,指的是一位母親孕育的艱辛。事實上,想要生下一個健康的寶寶可不止十月懷胎那麼簡單,從準備懷孕的那刻就要注意。
伴隨着寶寶的出生,大人們的注意力全都在孩子身上,當寶寶説出第一句''爸爸''''媽媽''時,感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慢慢地,寶寶長大了,開始學會走路,父母一顆時時懸着的心終於可以稍微鬆懈一下。
寶寶成長路上,我們無時無刻不關注着,為他們避開所有的風險與威脅。殊不知,有時候一次小小的意外,可能就會致死、致殘。而罪魁禍首,可能就來自於一顆小小的藥丸、一滴清澈的滴液...
嬰幼兒,作為最脆弱敏感的人羣,在用藥方面一直需要注意再注意。有調查就顯示,我國現有藥品大約為3500種,其中兒童專用的藥品僅僅只有60種左右。看到這,部分家長可能會反駁,我們平時也沒在這60種藥品中給孩子用藥,不也好好的?
是的,部分藥物少劑量使用可能並無大礙。但有些藥品如果稍微使用不當,真的就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就在去年底,院裏急診科深夜收治了一個只有3歲的孩子,孩子當時被送來時已經高燒接近40℃,並伴隨抽搐等症狀。
詢問孩子的父親才知道,原來被送來前孩子已經高燒數日。眼看孩子一直高燒不退,奶奶就給孩子服用了半粒安乃近,結果孩子還是發燒。老人家一看急了,在三個小時後又給孩子服用了一整粒安乃近。
幸好孩子父親及時回到家,看到孩子情況不對勁趕緊把孩子送到醫院才避免了更加嚴重的後果。
説完這些,可能部分家長還是沒有意識到錯誤用藥的危險性。那麼我們再看一組直觀的數據,根據統計,因為用藥不當,平均每年大約會讓30000名兒童失去聽覺。想象一下,一個活潑好動的小朋友,突然間再也聽不到外界的聲音,那是怎樣的絕望!
而這一切,本可以避免!
下面這組最新的《兒童用藥黑名單》,或許為人父母的你需要看看。
如果你覺得上面這份名單幹澀難懂,又或者記不住,可以記住下面的兒童用藥原則:
與大人相比,寶寶肝臟的解毒功能、腎臟的排泄功能也比較差,因此寶寶的藥物應劑量小,次數少。藥物劑量與寶寶的體重成正比,家長要根據寶寶的體重來計算藥量;
青黴素類、頭孢類抗生素寶寶可以使用,但是使用前一定要做皮試,避免藥物過敏問題;
小寶寶的支氣管腔比較窄,又不會咳痰,一般不要使用鎮咳藥物;
止瀉藥會減少腸蠕動,使毒素無法拍出,最好不要使用止瀉藥來給寶寶治療腹瀉,以免加重病情,對於腹瀉的寶寶可以使用媽咪愛、思密達等保護寶寶的胃腸粘膜;
寶寶高熱時不要盲目使用大量退熱藥,更不能''捂汗'',否則容易導致寶寶虛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