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不如高質量陪伴,省下這筆錢,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教育環境

我的孩子今年剛剛3歲,在小區的幼兒園上學。園裏老師把園裏的家長都拉了一個羣,方便平時的交流,也能更好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前段時間,我看到羣裏很多家長都在羣裏分享育兒經驗,很多家長還給孩子報了各種各樣的早教班,希望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抓好學習,提高孩子的認知和智力。

早教不如高質量陪伴,省下這筆錢,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教育環境

毫無疑問,每個父母都有這樣的想法,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的孩子更聰明更優秀。我當時還很糾結,是不是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太不在意了,我對孩子幾乎沒有太多的要求,只認為在這樣無憂無慮的年紀,孩子應該快樂健康的成長,所以一直沒有仔細思考過這方面的問題。

我們知道,孩子是否聰明除了取決於孩子先天的條件,還和父母后天的教育也有很大關係,和孩子所處的家庭環境也有關係。先天因素已經無法改變了,父母唯一能夠做的就是給孩子一個好的教育環境,來改變孩子後天的命運。

早教不如高質量陪伴,省下這筆錢,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教育環境

在孩子年紀小的時候,大腦通過接收周圍環境的信息來幫助大腦進行發育,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都是很大的。所以在孩子童年的時候,給孩子報興趣班,去上課對孩子來説並不利於大腦發育,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高質量的陪伴,這樣的家庭教育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孩子缺少了高質量的陪伴,會受到哪些方面的影響?

1、錯過孩子的成長時期,親子關係不夠融洽

孩子隨着年紀越來越大,開始有自我意識和自我思想,變得不那麼依賴父母。所以父母會發現孩子越大,和父母的關係就越來越不親近。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經常忙工作,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在孩子最需要情感陪伴的時候,孩子心中缺少關愛,與父母的親子關係自然會受到影響。

早教不如高質量陪伴,省下這筆錢,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教育環境

2、孩子疏於管理,容易''走歪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會受到父母影響,如果父母不在身邊,孩子做錯事,家裏也沒人糾正和教育。而且老一輩的父母對孩子都比較寵,捧在手心裏疼着,罵一下都心疼,更別説打了。正是這樣的家庭環境,孩子性格變得更加肆無忌憚,不把父母長輩放在眼裏,長此以往,孩子養成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很容易走上歧途,甚至走向犯罪的泥潭。

早教不如高質量陪伴,省下這筆錢,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教育環境

聰明的父母,都知道怎麼高質量陪伴孩子,不僅能讓孩子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也能省去一大筆早教費用,輕鬆就讓孩子在一個好的教育環境中長大。

父母如何提高陪伴孩子的質量?

1、共情關注

何為共情關注?簡單來説就是父母要了解孩子的需求,知道孩子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父母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喜好,才能更好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知道孩子喜歡的東西,平時就可以和孩子聊一聊,孩子也更願意和你説他內心的想法,這樣也有助於拉近親子關係。

除了關注,父母更多要做到的是共情,知道孩子此時內心的想法,支持孩子。比如孩子想要做數學作業,你卻偏偏要讓孩子做語文作業,這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在教育上的效果反而不好。

早教不如高質量陪伴,省下這筆錢,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教育環境

2、充分交流

大多數父母在與孩子談話時,總是喜歡直接指出問題。或許有些人會説,這樣的方式沒什麼不好,大大提高效率,孩子能夠馬上就知道自己的問題,從而去改正。其實這對於孩子來説並不好,總是以這樣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會給孩子留下刻板嚴厲的印象。所以父母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儘量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生動的語言,孩子更能接受。

早教不如高質量陪伴,省下這筆錢,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教育環境

3、互動交流

父母和孩子説話要儘量避免嘮叨,嘮叨多了孩子容易不耐煩。父母要做的是多聽孩子講,多聽孩子的想法,父母只要作為一個引導者去幫助孩子,而不是父母主導孩子。還有就是在與孩子進行交流的時候,話題的選擇很重要,不要總是把學習掛在嘴邊,父母要多去發現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多跟孩子談他喜歡的話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32 字。

轉載請註明: 早教不如高質量陪伴,省下這筆錢,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教育環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