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冬季該如何進補?

由 太史憶秋 發佈於 健康

有種冷,叫冷得入心入肺!

近幾天 冷空氣強勢南下

南方氣温大範圍創今冬來新低

隨着冷空氣的加持

南方小夥伴在被“凍透”之餘

還感受到了360°無死角“魔法攻擊”

廣東算是真正的入冬了!

俗話説“冬日進補,來年打虎”

冬季氣候寒冷

做好冬季進補刻不容緩

但是也不能“盲補”

冬季吃什麼最養生

怎麼進補效果最好

也是有不少學問的

哪些人羣適合“補”?

“亞健康”的人羣(中青年)

如果平時沒有明確的慢性疾病,但因長期勞累、熬夜、壓力負擔過重而致身體虛弱、易感冒、體虛、怕冷、疲勞、失眠、健忘、爪甲失榮等,可通過進補膏方,補益人體元氣,充沛營血,恢復精神。

腎氣不足的人羣(中老年)

如果上了年紀之後,經常感覺注意力不集中、頭髮花白、視力下降、頭暈耳鳴、記憶力差、腰背痠痛、神疲乏力、夜尿頻多等,可以通過膏方補益氣血、補腎強腰、延緩衰老。

患有慢性病,且處於穩定期的人羣

中醫認為,“邪氣所湊、其氣必虛”,由於膏方既有補益之力,同時也輔以祛邪,有利於慢性病的調治,所以對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冠心病、貧血、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慢性腎炎、骨關節病、月經病等患者或病後體弱者,通過服用膏方可以幫助鞏固療效,改善症狀,增強體質。

谷菜果肉,一個都不能少

糧穀類

冬季喝熱粥,是養生的一個好選擇。如芝麻粥可益精養陰,蘿蔔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養陰固精,茯苓粥可健脾養胃,大棗粥可益氣養陰。

1.紅棗芝麻粥:紅棗芝麻粥由紅棗和芝麻一起熬製,在冬季的時候,不但能幫助孕婦補鐵,老年人吃了助消化,還能讓女性補血。

2.臘八粥:在北方有些地方冬季有熬臘八粥的習慣,傳統的臘八粥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紅棗等熬製,穀物繁多,營養豐富,有助於增加熱量和營養。

3.小米麥仁粥:冬天寒冷,很多有胃病的朋友會感到很不舒服,喝點小米麥仁粥就很好。小米可養胃,麥仁有豐富的植物蛋白、礦物質等,對於冬季進補都是大有裨益的。

水果類

從營養學角度,水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及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植物化學物質,這些營養成分有益於延緩衰老,預防癌症,而且能夠清熱解毒、清血抗氧化,維護身體健康。

1.梨子:梨子:清代《隨息居飲食譜》記載:梨可潤肺清胃,涼心滌熱,息風化痰以嗽,養陰潤燥而通腸。對於咳嗽痰多、心煩口燥、大便難排的人,可以用梨煮水食用。

2.蘋果:俗話説,“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蘋果有補脾氣、養胃陰、潤肺悦心的功效,被稱為心血管的健康保護神。而且蘋果與百合、枸杞還有銀耳一起燉湯,不僅可去除寒涼,還有滋補的功效。

3.獼猴桃:獼猴桃被譽為“維C之王”,維生素C的含量極高。其中豐富的膳食纖維能促進心臟健康,幫助人體消化和微循環,從而提高免疫力;同時也具有生津潤燥,解熱除煩的良好功效。

肉類

冬季人們慣吃薑母鴨、羊肉爐、山藥燉排骨等藥膳“補冬”,可補中益氣,滋陰補陽。但是吃太多肉會給消化和代謝器官增加負擔,所以要合理膳食。要少吃肥肉,可選擇一些易於消化吸收且脂肪含量較少的禽肉、魚肉和羊肉。

1.羊肉:立冬進補首推羊肉,羊肉性温熱暖胃,且脂肪和膽固醇也比豬肉和牛肉少得多;中醫認為羊肉性熱、入脾腎經,有温腎助陽、強腰健骨、補益精血的功效。

2.鴿子肉:俗語説“一鴿勝九雞”,可見鴿子肉的營養價值是很高的。在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喝兩碗鴿子湯護肝補腎,益氣補血,可抵禦冬寒。

3.魚肉:魚肉不僅營養豐富且脂肪含量極低,其蛋白質含量是豬肉的2倍,且易被人體吸收,所以冬日進補除了吃一些紅肉外,還可以多燉點滋補的魚湯。冬天鱸魚肥腴可人,其含有豐富易消化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2、尼克酸、鈣、磷、鉀、銅、鐵、硒等。中醫認為鱸魚性温味甘,有健脾胃、補肝腎、止咳化痰的作用。

蔬菜類

冬季進補在温補的同時,也要多食用蔬菜以解膩降燥,達到養陰功效。

1.蘿蔔:俗話説“冬吃蘿蔔夏吃薑”,冬天人體陽氣內藏,體內陽氣旺盛,食慾會相對增強,可適當進補。對於小孩和老人而言,因其脾胃功能相對不足,吃的太飽或過度進補容易積食。如果出現舌苔厚、口氣重,可以煮些白蘿蔔水或者馬蹄胡蘿蔔蘆根水清熱生津,消食化積。

2.白菜:民諺有云:“百菜不如白菜”、“白菜豆腐保平安”。冬天天氣乾燥,多吃白菜有滋陰潤燥、護膚養顏的作用。大白菜性温味甘,有温胃益氣、驅寒防風的作用。對於胃脘冷痛,腹部怕涼,小腹疼痛,排便不暢有改善作用。也不要因為白菜幫子口感沒有菜心好吃就丟棄,其實營養價值也很高,爆炒或是做餡都不錯。

3.大葱:大葱味辛,性温,具有發汗解表,温中祛寒的作用。主要用於外感風寒,發熱寒戰,頭痛鼻塞,咳嗽,咳白痰,胸悶氣短等呼吸道症狀。

飲食方面,要注意限制脂肪的攝入量,少吃油膩之物,多吃一些糙米、蔬菜和水果。冬季進補可適當進食當歸、黃芪等補養氣血之品,但不宜補益太過,有病時需詢問醫生辨證進補。

本文指導專家

中醫科主任 林景琳

針灸康復科副主任醫師

學術任職:中華醫學會廣東省物理醫學與康復學會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康復科醫師分會委員、廣東省康復醫學會專業委會員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亞健康分會委員、廣東省康復醫學會中西醫結合分會委員。

學術專長:一直從事物理醫學與康復醫學的臨牀康復工作,臨牀上擅長運用中西醫結合的康復醫學方法處理神經科及骨科疾患、胃腸腫瘤術後相關醫療康復,尤其對粘連性腸梗阻、頸肩腰腿痛、癱瘓的康復評定與治療、面神經炎、其它各種軟組織疾患、各種疼痛及骨折後的康復評定與治療等具有豐富的臨牀經驗。在國家級、省級醫學雜誌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十多篇,多次參與市、省級科研項目。

出診時間:週一、二 、四全天,週五上午

責任編輯:郭松青

初審:戴希安

審核:簡文楊

審定發佈:朱昌平

圖/圖蝸創意,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