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水袋、暖風機、暖寶寶
……
到了冬天,
市面上五花八門的取暖設備
受到很多人的歡迎。
不過,這些取暖設備如果使用不當,
也會傷到自己,
最近,
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皮膚科就接診到
不少被熱水袋等取暖設備燙傷的患者,
10歲的冉冉(化名)就是其中一位。
腿上冒出大水泡
都是“貪暖”惹的禍
幾天前,冉冉早上起來,突然發現自己腿上冒出個水泡,嚇得他連忙用手摳,把水泡摳破了。沒想到過了兩天,這地方又紅又痛……冉冉媽媽趕緊帶着他到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皮膚科。
接診的皮膚科副主任卜璋於醫生看到了冉冉腿上的紅腫,立刻就找到了病因——低温燙傷。原來,冉冉媽媽每晚睡覺前都會給冉冉衝個熱水袋。睡覺時,冉冉就把熱水袋夾在大腿位置,一晚上下來,被熱水袋燙傷了。
(冉冉腿上的水泡)
“別看熱水袋不太燙,燙起你來毫不留情面。”卜醫生解釋,冬天,皮膚對外界温度的感覺會變得遲鈍,特別在熟睡中,皮膚對外界温度更不敏感,如果貼着熱水袋的位置長時間不變,就很容易燙出水泡,形成低温燙傷。
卜醫生説,一旦產生水泡千萬不要弄破水泡,水泡液是極佳的細菌培養液,破了後很容易發生感染。
暖風機對着吹小心吹花皮膚
前不久,卜醫生還接診了一位年輕的女性患者周小姐(化名)。
22歲的周小姐,某一天無意中發現自己小腿上多出了一大塊網狀黑紅色的花紋,就像是大理石紋花紋一樣,怎麼都除不掉。到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皮膚科看後,王小姐被告知,這是她過於“貪暖”造成的。
王小姐平時愛美,喜歡穿裙子,只要在辦公室,就一直沒離開過“暖風機”,每天對着雙腿吹。久而久之,吹出了難看的花紋。
卜醫生説,像這種大理石花紋的燙傷臨牀上被稱為“火激性紅斑”,這是由於皮膚在長時間接觸較高温度後,皮膚的毛細血管擴張充血導致色素沉着而產生的。這種火激性紅斑一般和暖風機取暖有關,呈紫黑色,網紋狀,這是一種日積月累的傷害,也屬於低温燙傷,痛感不明顯,但影響美觀,恢復期較長,一般在半年到一年左右時間能自動修復。
熱水袋、暖風機、電熱毯
小心它們“温柔的一刀”
進入冬季以來,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皮膚科門診幾乎每天都會接診幾例因為貪暖而被低温燙傷的患者。這類患者以老人和小孩為主。皮膚科副主任卜璋於説,冬季有一種容易被忽視的燙傷,叫做“低温燙傷”。
和高温燙傷不同,低温燙傷在一開始並不容易被注意到,但一旦形成傷害,就會比較深。
像冉冉這樣一覺醒來後發現被熱水袋燙傷的患者還真不少,很多病患甚至根本就想不到這是被燙傷了。卜醫生説,除了熱水袋以外,大家冬季用於取暖的熱水袋、暖風機、暖寶寶、電熱毯……這些取暖用品其實都超過了安全温度,特別是熱水袋,由於棉被具有蓄熱能力,最容易燙傷。
當皮膚與低温熱源短時間接觸,會造成表皮的水泡型燙傷,但如果低温熱源持續作用,就會逐漸發展為真皮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燙傷。
超過體温就有可能造成傷害
自己在取暖的時候,根本沒有感覺到燙,怎麼就會燙傷呢?
卜醫生説,皮膚其實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嬌貴。只要長時間接觸超過體温37℃的温度,就有可能對皮膚產生傷害。當皮膚接觸70℃的温度持續一分鐘,可能就會被燙傷;而當皮膚接觸近60℃的温度持續五分鐘以上時,也有可能造成燙傷。
大家常用的熱水袋、暖風機等取暖用品的温度都在50℃以上,大大超過了安全温度,短時間內感覺不燙,但只要接觸足夠的時間,過度貪“暖”就可能被温柔地燙傷了。
老人、小孩和糖尿病患者多留心
造成低温燙傷的兩個基本原因,一個是熱度,一個是時間長度。一般人體有自我保護機制,會讓人主動脱離熱源。所以低温燙傷更常發生在痛覺遲鈍的人身上,怕冷的老人和皮膚嬌嫩的小孩要特別小心。對一些特殊患者,要特別當心。
比如:癱瘓患者,因為不能翻身,就不適合長時間用電熱毯;糖尿病患者特別是末梢神經病變的病人,皮膚神經感覺遲鈍麻木,也不適合用;小孩由於皮膚嬌嫩,睡着時熱覺和痛覺敏感度下降,也容易造成低温燙傷。
一些簡單的方法也能避免被低温燙傷。衝熱水袋的時候,水温不要太熱,最好給熱水袋穿上“外衣”,避免熱力直接作用於皮膚;使用取暖物品儘量不要過夜,電熱毯上牀後應及時關掉電源;用暖風機時,避免對着吹,皮膚如果有發燙的感覺,説明距離太近,有被低温燙傷的危險。
來源:都市快報(ID:dskbds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