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前,孩子處於物權敏感期,不願分享時,家長別出現這兩種行為

很多家長髮現一個現象,孩子在一定時期,不願意與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東西。家長覺得孩子的行為不正確,可能會對孩子發脾氣,其實家長大可不必着急。
孩子可能只是在物權敏感期,這個時期家長只要用正確的方式教導孩子,孩子就能往好的方向發展,不必太過嚴厲了。

6歲前,孩子處於物權敏感期,不願分享時,家長別出現這兩種行為
孩子的物權敏感期在6歲以前萌發,這個時間段孩子可能表現出強烈的物權意識,對那些屬於自己的東西相當敏感。知道是自己的東西,腦子裏有種強烈的觀念做分辨,不喜歡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
小鋒少年時期,有一段時間相當愛惜自己的東西,在家裏總是把自己的物品小心收放好,放在專門的地方。有一天,叔叔給小鋒買了一個精緻漂亮的文具盒,小鋒捨不得用,一直放在自己的卧室裏藏着。後來班上的小朋友來找小鋒玩,看上了小鋒的文具盒,想把玩一會。

6歲前,孩子處於物權敏感期,不願分享時,家長別出現這兩種行為
小鋒哭着鬧着不同意,不願意與小朋友分享,媽媽見小鋒這樣,覺得小鋒不友好,硬生生地當着小朋友的面就把小鋒罵了一頓。小鋒很沒有面子,被媽媽的情緒嚇到了,這件事在小鋒的心裏留下了陰影,以後再也不想碰那隻文具盒了。
6歲前,孩子正處於物權敏感期,當他不願意分享自己的東西時,家長不要出現這兩種行為。
一、對孩子動怒
家長千萬不可對孩子動怒,物權敏感期的孩子,家長要尊重和理解,不要亂髮脾氣,一不小心可能傷害孩子。家長在孩子物權敏感期對孩子動怒,孩子可能會因為家長的態度產生恐懼的心理陰影。

6歲前,孩子處於物權敏感期,不願分享時,家長別出現這兩種行為
一方面是孩子最疼愛的物品,另一方面是家長的疾言厲色。
孩子愛護自己的東西,渴望家長理解,並站在自己的這一邊,在孩子最敏感和無助的心理交雜下,家長的態度可能會給孩子造成深刻的印象。並讓孩子覺得失落,留下不快樂的心理陰影,將來回想起來,會產生彆扭、討厭的情緒,甚至會對那個東西產生敏感和排斥。
二、強迫孩子
家長不要強迫孩子分享自己不願意分享的東西,孩子處於物權敏感期,對自我的東西有掌控欲和保護欲。好像被別人奪走是一種錯誤,孩子有失去某種東西和被別人奪走的心理。

6歲前,孩子處於物權敏感期,不願分享時,家長別出現這兩種行為
如果家長再強迫孩子,孩子會覺得自己委屈,孤立無援,而對家長產生隔閡、排斥、牴觸、不親密等等心理。家長在孩子這個時候,最好不要強迫孩子讓出自己的東西,尤其態度不要生硬。
物權敏感期的孩子,家長該怎麼教育?
1、善意地和孩子溝通
家長在孩子物權敏感期間,要學會尊重理解孩子,觀察孩子的行為心理,和孩子進行善意的溝通。
當孩子不願意分享時,家長要用和善
態度與孩子協商、講道理,告訴孩子與他人分享是良好的品德和禮貌。

6歲前,孩子處於物權敏感期,不願分享時,家長別出現這兩種行為
如果孩子還是不願意,家長可以和孩子商量,只要孩子願意和小朋友分享,家長下次再給孩子買新的。
孩子願意和小朋友分享了,久而久之就養成了與人分享的好習慣,家長在溝通中,要注意技巧和方法。
2、引導孩子
平常在家沒事的時候,家長可以有意無意地在孩子物權敏感期間做出好的引導,把孩子往好的方向引領。
家長可以教育孩子大方、慷慨,與人相處友善和睦,不要吝嗇自己的東西。

6歲前,孩子處於物權敏感期,不願分享時,家長別出現這兩種行為
外出的時候也可以借各種場所教育孩子,可以在某些場合主動分享東西給他人,給孩子樹立榜樣。
3、教育孩子愛護他人的東西
家長要教育孩子愛護別人的東西,不要隨意亂碰、弄壞、弄髒他人物品。利用他人東西要徵得對方同意,愛護、愛惜他人東西。
家長要告訴孩子,雖然是他人的東西,也要向對待自己的東西一樣,不可以不顧道德地肆意對待,用完以後一定要還給對方,形成友善的人際關係。

6歲前,孩子處於物權敏感期,不願分享時,家長別出現這兩種行為
孩子物權敏感期,家長不要大驚小怪,覺得孩子的行為出乎意料,完全不像是自己養的;也不要對孩子失望,孩子只是在特殊時期,表現出特定階段的反應,等過了這個時期,孩子長大成熟就好了。
只要家長給予孩子良好的教育和引導,孩子就會往好的方向發展,在家長的溝通中,要注意技巧和表達方式,千萬不要讓孩子傷心,留下心理陰影,影響孩子的性格。也不要給孩子施加強迫和壓力,讓孩子自己懂得,並願意主動分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34 字。

轉載請註明: 6歲前,孩子處於物權敏感期,不願分享時,家長別出現這兩種行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