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會兒就覺得腰痠背痛、雙腿發沉,坐下休息一會兒就能緩解……很多老年人出現以上情況往往不當回事,認為是年紀大了,體力跟不上,走一會兒就會累是正常現象。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周圍血管科副主任醫師張凡帆提醒,出現以上情況,千萬不能掉以輕心,這可能是“間歇性跛行”的症狀,一定要到醫院血管外科就診明確診斷。
什麼是間歇性跛行?張凡帆介紹,從開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程後(一般為數百米左右),患者出現單側或雙側腿部肌肉痠痛、麻木無力,甚至出現跛行行走。此時患者必須終止行走,原地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後,症狀可以很快緩解或消失。症狀消失後繼續行走,但再走相同的一段距離後,上述過程和狀態再度出現。這一組症狀就叫做間歇性跛行。
出現間歇性跛行可能提示椎管狹窄、動脈硬化閉塞症等。張凡帆解釋,間歇性跛行的病因在臨牀上主要有下肢動脈缺血和椎管狹窄,導致下肢動脈缺血的臨牀常見疾病有動脈硬化閉塞症、糖尿病足、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等。
患者從正常行走到出現腿部症狀、必須終止活動原地休息的路程距離叫做“跛行距離”。張凡帆表示,當跛行距離越來越短,同時出現小腿行走無力、疼痛、發涼、麻木、抽筋等症狀時,患者更要重視起來,及時前往醫院檢查。這種情況醫生通常會通過查體,比如觸診下肢的温度和動脈搏動情況、進行動脈血管的功能檢查等來明確病因。
張凡帆指出,從血管外科的角度來説,間歇性跛行是肢體出現缺血的一個相對早期的、病情程度不算很重的臨牀表現,如果能及時到醫院明確診斷對症治療,那麼臨牀效果和遠期預後都會很理想。“無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間歇性跛行,及時有效的治療才能儘量保存肢體的正常行走活動功能,保證生活的活動半徑不縮小,保障患者特別是老年患者羣體的生活質量。”
新京報記者 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