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冬病夏治時。冬病夏治,是祖國傳統中醫藥的特色療法。它其實是根據《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對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症狀容易加重的疾病(“冬病”),選擇在炎熱的夏季之時,通過中藥內服,穴位貼敷、針灸、拔罐等手段治療(“夏治”)。
從小暑至立秋(盛夏三伏天)是全年氣温最高的時節,此時藉助夏季陽氣旺盛之力加上穴位刺激及藥物的作用,可起到疏通經絡、健脾益肺、温陽補腎的作用,以增強患者的免疫功能,扶正固本,從而減少“冬病”的發生或減輕“冬病”的病情,預防、治療冬季易發的疾病。
哪些情況可以“冬病夏治”?當前,呼吸內科、內分泌科、風濕科、腫瘤科、皮膚科、婦科、兒科、針灸科、推拿科、康復醫學科等科室均開出冬病夏治項目,診療各具特色。
呼吸內科採取中醫辨證論治法,將辛温、走竄、通經之藥物製成藥餅敷於特定穴位,配以特定的中藥定向透皮技術及熱療技術進行治療,起到疏經通絡,温補陽氣、補益脾腎、散寒驅邪的作用。在此基礎上輔以耳穴治療,作用於全身,以改善慢性咳喘病的臨牀證候。其適宜患有慢性咳嗽、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疾病、間質性肺病、變應性鼻炎、慢性鼻竇炎、慢性咽喉炎、反覆呼吸道感染等長期受呼吸道疾病困擾的患者。
兒科冬病夏治穴位敷貼針對肺系、脾系疾病給予不同處方用藥。“肺系固本方”適用於反覆呼吸道感染、反覆肺炎發作者、哮喘、支氣管炎、咽炎、鼻炎、腺樣體腫大等疾病。“脾系健脾方”適用於消化不良、厭食、營養不良、便秘、腹瀉、腸繫膜淋巴結炎等疾病。
內分泌科冬病夏治特色在於防治糖尿病神經病變,以穴位敷貼為主要手段,以補益脾腎、疏經通絡、活血止痛,使人體在秋冬寒冷之時抗病能力和機體免疫功能得到增強,從而減輕和延緩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發病。
傳統醫學科秉承“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中醫理念,整合刮痧療法、艾灸療法、拔火罐療法、耳穴壓丸、穴位貼敷、冷熱濕敷、燙熨療法、中藥燻蒸療法、中藥定向透藥療法、中藥塗擦、手指點穴等中醫藥適宜技術,針對慢性疲勞人羣、胃腸功能紊亂人羣、慢性肺病人羣、頸肩腰腿痛人羣、宮寒瘀滯人羣、失眠人羣、脂肪肝人羣、高血壓人羣等建有中醫特色治療方案。
皮膚科夏季敷貼針對特應性皮炎、慢性濕疹、慢性蕁麻疹、痛風等免疫性疾病,單純皰疹、病毒疣等感染性皮膚病。
針灸科“三伏針灸”療法在盛夏季節結合患者病情辨證選穴,用毫針、艾灸、撳針、耳穴、敷貼、火罐等多種治療手法,借自然氣候熱盛之勢,驅逐陰寒固疾,適用於免疫力下降、咳嗽、過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阻肺等呼吸系統疾病;風寒濕邪所致的頸、肩、腰腿痛等骨關節疾病;陽氣不足所致的腹瀉、胃痛、失眠、四肢冰冷,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覆感冒的虛寒體質患者。
海派兒科推拿團隊的冬病夏治專科門診,依據小兒“稚陰稚陽”之體、“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的生理特點,以及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腎常虛等病理特點,以“固本”之法為治療根本,通過推拿手法結合穴位敷貼等手段來調補小兒肺脾腎三髒之不足,在對小兒過敏性咳嗽、鼻炎、反覆上呼吸道感染、厭食、便秘、腹瀉、睡眠障礙、生長髮育遲緩及增強體質的調理上特色明顯。
康復醫學科冬病夏治項目以敷貼為特色,將特別配置的中藥碾成粉末,以生薑汁調和,搓成藥丸,附於人體穴位,以達到防病治病目的,適用於中風後遺症、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腰肌勞損、肩周炎、膝關節炎、骨質增生、關節疼痛等疾病。
■小貼士
冬病夏治穴位敷貼注意事項
1.敷貼治療前後不要劇烈運動,避免出汗,儘量避免電扇、空調直吹;
2.治療後2小時內不可洗澡,治療當天不宜游泳;
3.治療期間應清淡飲食,忌食生冷寒涼、辛辣發物、肥甘厚膩等,以免誘發過敏反應及降低療效;
4.由於個體差異,部分患者敷貼後局部皮膚會出現潮紅、輕度刺痛、瘙癢等,此屬正常現象,一般不必特殊處理,但忌抓撓或沐浴揉搓,以免皮膚破損感染,待局部症狀消失1-2天后再進行下一次敷貼治療;
5.過敏性皮膚或瘢痕皮膚患者,敷藥後若有灼熱疼痛感應立即取下藥餅;若敷貼局部皮膚出現紅疹甚至水皰,建議暫停敷貼治療,必要時及時就醫;
6.若敷貼療程期間發生急症,如哮喘發作、高燒、急性腸胃炎、感冒等情況,應及時門急診就診,並調整敷貼時間。
7.疫情防控期間,進入院區配合掃取“場所碼”“數字哨兵”等,持有效核酸報告(通常為72小時內核酸陰性報告);除診療需要,就診必須全程佩戴口罩,非必要不飲食;老年、兒童冬病夏治者僅限一人陪同。
作者:須冰(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門診辦公室主任)
責任編輯:唐聞佳
圖:視覺中國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