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是父母的悲哀還是子女不孝

在問答平台上看到這個問題,心裏頗有感觸,忍不住嘮叨兩句。

平台顯示這個問題已經有1038個回答,1850個收藏,總閲讀量高達256萬!足見這個話題之深入人心、打動心靈了。

在平台上剛翻到這個話題,已經戳中我的淚點了,“子欲養而親不待”,我的父母都已經離世了,雖然在夢中有時候能重現和他們一起生活的畫面,但是夢醒以後徒留傷悲啊。

父母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是父母的悲哀還是子女不孝

我生活在沂蒙山區的一個農村,那時候農村的條件很差,冬天下雪天特別多,孩子們只有一身棉衣棉褲,一雙棉鞋,一旦被雪打濕了,連替換的棉衣都沒有;夏天沒有風扇,更沒有空調,只有蒲扇可供扇風解暑;一年到頭只有過年的時候能吃得上一頓餃子和豬肉,平時頓頓吃地瓜乾子煎餅,喝玉米糊糊,就鹹菜。

那時候家家户户都過得很艱難,大家都是一個樣子,也沒有覺得生活有多麼苦。那時候的小孩子數量很多,可以説是散養的“山雞崽”,特別惹大人生氣。

小時候,在兒女的眼裏,父母都是高大的、權威的“家長”,捱打是正常的。記得有一次,我把抽屜裏的一個銅管用小鋼鋸給鋸開了,送給別的小夥伴製作“洋火槍”。被父親發現以後,狠狠打了我一頓。由於父親的嚴厲,他在家的時候我們都小心翼翼的,不敢造次。當他出去幹活的時候,家裏就變成孩子們的樂園。

隨着我年齡的增長,身高與父親的差距越來越小,父親對我的態度也在慢慢變化着。即便我犯了錯,他也不再對我拳打腳踢了,而是用語言進行批評教育。

後來讀初中和高中的時候,需要離開家住在學校裏,與父母見面的時候變少了,每次回家父母都感到很親的,哪裏還會動手打呢。

父母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是父母的悲哀還是子女不孝

工作之後,離開了家鄉,每年能夠回老家的次數屈指可數。由於長時間不見面,每一次回家,都有“走親戚”的感覺,我對父母,父母對我,都變得客客氣氣甚至還有一些拘謹。雖然是自己的老家,但是也不再像小時候那樣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了,儘量不給父母添麻煩。而是主動地幫着父母幹些家務活或者農活,力所能及地儘自己的孝道。

當我自己有了孩子以後,才知道育兒的艱辛與不易,才深刻懂得“當父母的都盼望着自己孩子的好”,也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所出息。

小時候,農村裏的人們經常説一句話:三歲見老,孩子不聽話就要勤“修理”,就像小樹一樣,如果不加以修剪,説不定就長歪了。

在這種出發點下,對自己的孩子也是嚴格要求,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也會以嚴厲的態度進行訓斥,甚至動手打。

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我對孩子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不再動輒呵斥打罵,而是教育提醒,感覺親子關係方面延續了老一輩的做法。

父母還在的時候,我並沒有同他們探討親子關係的變化原因。現在這個話題,我正好可以梳理一下出現如此變化的原因。

父母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是父母的悲哀還是子女不孝

根據我的理解,“父母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的原因主要包括這麼幾個方面:

①父母年老了,體力和精力都不如年輕的時候。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看待兒女是居高臨下的,兒女犯了錯,可以盡情地釋放家長的情緒。孩子長大以後,從父母的視角看,從俯視到平視,再到仰視,雖然“兒女在父母眼裏永遠是孩子”,但是與兒女相比較,父母已經是“弱者”了。遇到不孝順的子女,説不定還要對父母進行反擊呢!為了自保,只能是小心翼翼。

②父母年老了,心態不再是年輕氣盛了。常言道: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隨着一天天變老,對世間萬物早已看淡、看慣,可能更加信奉“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話吧,覺得沒有必要再以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兒女了。

③父母年老了,會產生孤獨無助的心態。人老體衰,在很多方面已經力不從心,需要得到兒女的照顧和幫助。“養兒防老”的觀念還是在很多人心裏是根深蒂固的。如果再像年輕時候那樣,動不動就指責自己的孩子,萬一惹惱了兒女,弄僵了關係,兒女直接不上門了,吃虧的還是自己。在這種心態下,年老的父母會在兒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④有些不孝順的兒女,會逼得年老的父母小心翼翼。父母年老之前,自己完全有能力自己照顧自己,就算是兒女不孝順,也餓不死,沒有什麼關係的。但是在年老之後,就需要子女的照顧和反哺。現實當中有些不孝順的子女對自己的年老父母橫挑鼻子豎挑眼的,用自己的言行涼透父母的心。面對這樣的不孝兒女,年老的父母敢不小心翼翼嗎?

父母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到底是父母的悲哀還是子女不孝造成的呢?對這個話題你怎麼看?歡迎留言和評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32 字。

轉載請註明: 父母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是父母的悲哀還是子女不孝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