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癌症就如絕症般的存在,讓人談癌色變。但事實上,這一現象正逐漸被扭轉。近期在第十屆國家癌症中心學術年會上,專家表示,隨着精準醫療的發展,中國帶癌生存五年的概率提高至40.5%,癌症有望從絕症慢慢轉變成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一項來自《中華腫瘤雜誌》的最新調查顯示,2016年全國惡性腫瘤發病數量中,肺癌位居首位,新發病例約為82.81萬,然後依次是結直腸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其中男性發病首位是肺癌,女性是乳腺癌。
2019年,國家癌症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癌症早診早治辦公室主任陳萬青教授等人在《柳葉刀—全球健康》上發表了一項研究,基於中國31個省份的20歲以上成年人,研究從百萬個癌症死亡案例總結了 5大類、23 個常見的致癌危險因素。
其中,男性的主要危險因素是吸煙,女性的首要因素是水果攝入不足。
如果能及時規避這23種致癌因素,中國每年可以避免100多萬癌症死亡。此外,癌症篩查與早診早治也是降低癌症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大多數癌症例如胃癌、乳腺癌等,如果能早發現早治療,通常治癒率會比較高。
目前癌症治療提倡多學科綜合治療,包括手術、放療、化療、免疫、靶向、中醫等。確診癌症後,使用哪種治療方式,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判斷。但不要諱疾忌醫,也不要相信所謂“傳言和偏方”,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引起不可挽回的後果。
放化療作為一種治療手段,確實會對身體造成一定損害,因為這兩種治療方法不僅會殺死癌細胞,還會影響正常細胞,引起掉髮、食慾下降、免疫功能下降等一系列副作用。但目前對這種毒化反應的處理已經相對成熟,並不會導致加速死亡。
部分癌症患者的短期死亡,往往和病情惡化有關,治療本身不是原因。
穿刺活檢通過穿刺針提取腫瘤組織,幫助醫生判斷腫瘤性質、愈後效果等各種問題。
穿刺不會引起癌細胞擴散。穿刺針外層有保護套,能將提取到的腫瘤組織與外界隔絕。而且穿刺造成的創面都很小,不會造成癌細胞外漏。
早前,有研究人員稱“瘧疾免疫療法”可以利用瘧原蟲激活免疫系統,攻擊腫瘤細胞,達到以毒攻毒的治癌效果。
但實際上,有關“瘧原蟲治療癌症”的研究還處於猜想階段,缺乏科學的實驗數據支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還有待考究。
隨着現代醫療水平的提高,癌症患者的治療選擇和存活幾率或許會更多。與此同時,我們每個人的觀念也要更新,以更樂觀和科學的目光去認識癌症。
參考資料:
[1] Chen W, Xia C, Zheng R, Zhou M, Lin C, Zeng H, Zhang S, Wang L, Yang Z, Sun K, Li H, Brown MD, Islami F, Bray F, Jemal A, He J. Disparities by province, age, and sex in site-specific cancer burden attributable to 23 potentially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in China: a 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 Lancet Glob Health. 2019 Feb;7(2):e257-e269. doi: 10.1016/S2214-109X(18)30488-1. PMID: 30683243.
[2] 《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2022)上海市抗癌協會,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