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曾看過一篇報道,是有關於孩子是否睡午覺的文章:麗麗和童童是一對雙胞胎,他們在同一所幼兒園上學,麗麗的性格相較於童童而言更穩重、內斂些。
雖説是雙胞胎,但兩人的性格、習慣可謂天壤之別,麗麗每天都有睡午覺的習慣,而童童卻總是用午休的時間來玩鬧。
直到兩人步入中小學後,麗麗和童童間的成績差距開始逐漸拉長,最後中考時,麗麗以第一的優異成績被名校錄取,而童童卻只進入了一所普通高中。
對於兩人之間結果的差異問題,童童認為其主要原因就在於她沒有養成睡午覺的好習慣,這個解釋令眾網友十分疑惑:睡午覺和學習成績有什麼關聯嗎?對此專家回答:若不自小培養孩子的午休習慣,待孩子長大後父母后悔莫及。
“經常午睡”和“從不午睡”的孩子,長大差距明顯,父母別不重視
影響孩子的記憶發展美國曾有一所學校針對於午睡是否影響記憶力展開實驗:首先研究人員在2個小時內向一羣3~6歲的孩子傳輸課本上的知識。
2個小時後,75%以上的孩子普遍都將知識牢記於心,之後研究人員將孩子平均分成兩組,一組是在午休期間外出遊玩,另一組則是正常午睡,待午休結束後,研究人員再次對兩組孩子進行測驗。
測驗結果顯示:沒有午睡的孩子對於早上已熟記於心的內容記憶點所剩無幾,而午睡過的孩子仍然對剛剛的內容記憶猶新。
因此對於孩子而言,保持良好的睡眠更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記憶力,幼兒時期的孩子普遍活動量偏大,由於天然的活潑本性,使得孩子相較於成人來説更容易產生精神疲累,此時,為了孩子下午能繼續元氣十足、活力滿滿,午休可謂是緩解孩子精神疲勞的最佳補給站。
不利於過濾不好的情緒屠格涅夫曾説過:睡眠像是清涼的浪花,會把你頭腦中的一些商濁盪滌乾淨。
每個孩子都會出現情緒崩塌的時刻,這時孩子需要的並不是安慰和責備,而是需要一個屬於自己的排解過濾時間,睡覺就是平復情緒的“不二人選”,因此孩子不愛睡午覺,不利於排解不好的情緒。
容易降低孩子的視力一個人若是長時間用眼過度,會極易產生視覺疲勞,為了保證人們的視力康健,因此才有了眼保健操的“橫空出世”。
由於孩子在玩的時候,一直都會盯着事物看,因此若是不養成孩子的午休習慣,對於孩子的視力影響是極大的,孩子會因用眼過度,而導致視力逐漸降低。
孩子不午睡,父母要如何化解危機?
1、定時
為了能使孩子快速的進入午休狀態,父母可以每天早晚培養孩子定時睡覺的習慣,起初孩子可能會因睡不醒而想方設法地賴牀,此時父母一定不要捨不得孩子難受而放縱孩子,孩子若不起,父母就要適時地強硬起來,時間久了,孩子也就養成了定時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孩子早睡早起後,由於每天的活動量依然很大,因此孩子就會自然而然的選擇用午休來充當“復原補給站”。
2、以身作則
父母不僅是孩子最信賴的人,也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若想培養孩子睡午覺的好習慣,首先就是要以身作則,父母可以在家中定下午休的家規,每天一到午休時刻,全家人都必須睡午覺,如果發現誰違背了規則,就要接受做家務或解除一份心願的懲罰。
這樣做的目的不但可以積極地促成孩子睡午覺的好習慣,而且也有利於加強孩子遵守規則、願賭服輸的意識。
3、注意飲食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身體健康,因此就產生了孩子吃的越多就越有利於孩子長高和智力發育的意識,事實上,這種意識並不能完全否定,吃對食物確實會有利於孩子長高和智力發育。
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並不是對身體有利的食物孩子吃得越多越好,一旦孩子養成暴飲暴食的習慣,孩子的消化系統就會因此產生諸多問題。
例如:在馬上要午休的時候,孩子卻因為吃得太多而消化不掉,導致無法進入睡眠狀態,這種結果難道不是和父母最初的想法背道而馳了嗎?
4、增加孩子的活動量
英國詩人斯賓塞曾説過:勞作後的睡眠,經過風浪後抵達港口,戰爭後的安寧,度過一生後的死亡,都給人以極大的安慰。
孩子愛動、愛玩完全由天性導致,若想孩子能準時在午休時刻睡覺,父母不妨試試增加孩子的活動量。
只有讓孩子身心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憊,孩子才會因身體傳來的“警報訊號”,而逐漸養成睡午覺的好習慣,這種方法不但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午睡習慣,而且也有利於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