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楊潔篪、王毅、華春瑩……這些外交官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愛好

由 顓孫佳悦 發佈於 健康

新華社劉傑攝

近日,中美高層戰略對話,頻頻登上熱搜。

會場內“金句頻出”,會場外楊潔篪的一句“我吃的泡麪”刷爆網絡,讓大家深感外交官的不易。

在外交戰線工作是一個十分辛苦的職業,他們代表着大國形象,時刻維護祖國利益,舟車勞頓也是家常便飯。從他們的身形和精氣神中,我們看見的是儀表堂堂、精神飽滿、充滿力量。

那麼他們始終保持好狀態的“秘訣”是什麼?

答案很簡單,外交官們都有同一個愛好——運動!

外交官們都熱愛運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愛打乒乓球

2009年3月7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時任外交部部長楊潔篪就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答記者問時,他説:“我喜歡打乒乓球,前兩天贏了一個比我水平高的,贏了幾盤,我今天情緒特別高。告訴大家,我是好勝心很強的人,我是個不服輸的人,我覺得這個精神對我在外交上是有用的,當然要客觀分析。”

楊潔篪與鄧亞萍打配合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王毅:愛跑步

2015年,王毅在瑞士洛桑參會期間,利用會議休息時間繞日內瓦湖慢跑的照片走紅網絡。

曾經在外訪期間貼身採訪外長王毅的鳳凰記者周延就曾表示,“王毅外長是一位非常有風度的外長,大家也知道他工作也非常忙,他早上起來第一件事,他是會跑步的。”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愛打網球

中央國家機關2018“公僕杯”網球(小)團體賽在國家奧體中心舉辦時,華春瑩一身運動裝出現在網球場上。

賽後,華春瑩接受《中國體育報》採訪時表示,即使經過了一週的超負荷工作,仍會在週末的早上“掙扎”起牀趕到訓練場。

“有時可能頭很暈,步伐很沉重,但到了球場上就能放空一切,專心致志打球的過程也是釋放壓力的過程,有種煥然一新的感覺。要是十多天不打球,渾身跟生鏽了一樣,特別想打球。大家以球會友,收穫了身心健康,也培養了積極向上的網球精神。”

華春瑩表示,她曾經因為堅持連續五週每天開一次記者會,而遭到了身體的抗議。“當時甚至有幾天覺得呼吸都有點困難,身體異常疲憊,下了記者會就立即躺倒了。”

正是這樣的經歷,讓華春瑩明白了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也堅定了她堅持參與網球健身的決心。

外交部原副部長傅瑩:愛打高爾夫球

3月20日,外交部原副部長傅瑩在第22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的照片火了,讓好多人感慨:這才是老了後最好的樣子。

這位中外媒體眼中“優雅的中國女人”,其實還是一位很有競爭性的高爾夫球手。

“傅大使的高爾夫球打得很好,但這絕不僅是一項娛樂,也是外交工作的一部分,是交際的必需。”一位曾與傅瑩共事的駐外人員告訴媒體。

作為外交官們,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仍堅持擠出閒暇時間來健身鍛鍊。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動起來!

運動的好處真不少!

1. 運動幫你遠離心血管疾病

適量運動對血壓、血脂、血糖都有好處。2004年刊發在《北京體育大學學報》一篇關於運動與血脂的研究進展就談到,有氧運動能降低血漿中的甘油三酯和總膽固醇水平,升高好膽固醇,降低壞膽固醇。

2. 運動幫你遠離癌症

太多的研究證明運動可以降低人們患癌的幾率。也因此,美國體力活動指導方針諮詢委員會發布的2018年《科學報告》中寫明瞭:運動有助於降低膀胱癌、乳腺癌、子宮內膜癌、食道癌、腎癌、胃癌和肺癌等的發病率。

而且對於患有乳腺癌、結直腸癌、前列腺癌等患者,還可通過運動降低死亡風險。

3. 運動幫你遠離失眠

2015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失眠》一書中指出,對於常常失眠的人來説,運動是調理睡眠有效的方式之一。失眠患者若能堅持跑跑步、做做操、練練太極拳等,經過一段時間的體育運動,會對神經系統的興奮和抑制過程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為恢復正常的睡眠建立良好循環,從而可以從根本上消除失眠。

4. 運動幫你遠離肥胖

總是覺得喝水都胖,認為自己是“肥胖基因”沒法改變?那都是藉口。

2019年刊發在《PLoS Genet》的一項涉及超1.8萬人的研究發現,只要規律運動,就要比不運動的人有更低的體重指數(BMI),即使是那些有“肥胖基因”的人。

5. 運動幫你遠離抑鬱

2018年,刊發在《柳葉刀·精神病學》上一項對120萬人進行的研究發現,一般人每個月總有那麼三四天不開心,而那些積極鍛鍊的人鬱悶的日子要比不參加任何運動的人少1.5天。

而對於有抑鬱病史的人,運動帶來的這種好處更為明顯,鬱悶的日子每月要比不運動的人平均少3.75天。

如何運動?收好兩張表

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成人最好每週至少從事150分鐘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或75分鐘的高強度身體活動,低於這個標準的人即被認為是身體活動不足。

此外,人體活動還受“生物鐘”控制,按生物鐘規律來安排運動時間,能事半功倍。天津體育學院社會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教授李慶雯建議:



  

  編輯:吳金嬌

責任編輯:任荃

  來源:健康時報|圖片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