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媽媽發來私信消息,發現,自從寶寶出生後,不少家長的“育兒焦慮”就成了“自動模式”,時不時地出現。
就比如寶寶長牙,萌牙早的寶寶,可能在五六個月就長出了第一顆牙。
但也有的寶寶就是遲遲不出來,可能要等到一歲左右。因此,家長就比寶寶還着急,每天都盼着寶寶的小白牙冒出來。
接下來就來説説“寶寶長牙”的知識,希望幫助新手爸媽們瞭解寶寶的長牙規律、長牙信號及長牙期間的應對護理等,在這段時間內更好的照顧寶寶。
同齡寶寶有的出牙早有的出牙晚,到底多大長牙算正常?
從一個只會吃奶的小寶寶,到一個會吃飯、會説話、會走路的大寶寶,需要時間,也有發育規律。
一般寶寶是在 6個月開始長牙,但並非固定時間,也有的寶寶早點,有的晚點,到 10-12個月 才開始長第一顆牙。
所以,出牙晚的寶寶,家長也不用太擔心,合理的給寶寶添加輔食即可。
但如果寶寶1歲多了還沒長第一顆牙,最好帶娃去看看醫生。
另外,寶寶先長哪顆牙、後長哪顆牙,也有規律,大致如下圖,家長們可以參考:
怎麼看寶寶有沒有長牙?其實有“信號”
乳牙萌出的過程並不容易,牙齒要衝破牙齦的壓力,一點點冒出來。
在這個過程中,寶寶其實也很“辛苦”,會出現些表現,這些表現就是寶寶長牙的“信號”,家長要多注意觀察。
信號1:喜歡各種“咬咬咬”
在牙齒萌出之前,會出現“牙齦腫脹”,內部壓力過大又釋放不出來,會讓寶寶有又脹又疼又癢的感覺。
聰明的寶寶就會選擇各種“咬咬咬”來釋放壓力,比如吃奶時咬媽媽、咬奶嘴、咬玩具、咬小手、咬衣服……逮啥咬啥。
彆強行糾正、別焦慮、也別過分擔心。
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家長要做好護理,如幫寶寶找個牙膠玩具、準備些磨牙餅乾等,作為替代物。
也要注意寶寶的口腔衞生,寶寶接觸到的吃的、用的、玩的東西要勤清洗、勤消毒;吃完磨牙食物後,喝點水漱漱口。
信號2:情緒煩躁,愛哭愛鬧
從六個月左右寶寶會變得不好帶,之前比較乖巧的寶寶,突然變得愛哭愛鬧,看上去總是很煩躁的樣子。
這也可能是長牙的信號,就像大人牙疼、長智齒一樣,嘴巴里不舒服,自然心情也不好了。
對寶寶多些耐心、少兇寶寶。
可以多多耐心的陪伴寶寶,除了幫寶寶正確緩解牙齦不適外,也要多安慰寶寶,多陪他通過做其他事情轉移注意力。
信號3:夜裏頻繁醒來、睡不踏實、頻繁吃夜奶
不少媽媽也發現了,這個階段的寶寶晚上睡覺太“磨人”了。
一晚上醒來很多次,每次醒來都要吃奶,吃的媽媽睡不好、吃的媽媽沒了好脾氣。
對於還不會用語言表達的寶寶來説,就是要 通過這種方式來告訴媽媽“不舒服、睡不好”,原因很可能就是“在長牙”。
及時準確地瞭解寶寶需求
媽媽們可以提前瞭解些育兒知識,當寶寶發育到這個階段,出現這些表現時,也能儘快知道是怎麼回事兒、該怎麼辦。
比如長牙期的睡不好,可以 多陪伴、安慰寶寶,也可以勤幫寶寶 按摩牙齦,緩解不適,還可以給寶寶 吃些磨牙食物或是轉移注意力 等。
信號4:哩哩啦啦的口水流個沒完
寶寶長牙期,還有個很明顯的表現——流口水。
這是因為長牙會刺激唾液腺分泌更多唾液,而寶寶嘴巴又小,來不及吞嚥的口水,就會順着嘴角流出來。
此外,還可能經常用舌頭裹着上嘴唇,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這也是長牙信號。
勤擦口水,做好護理
口水流的多時,可能一天要換好多次口水巾,甚至還可能因換不及時,而嘴巴周圍出現紅疹子、淹脖子。
因此,護理要做到“四勤”:勤擦口水、勤用温水清洗嘴巴周圍及脖子、勤換口水巾、勤換洗衣服等。
信號5:牙齦明顯紅腫、變大、發白
如果家長觀察寶寶牙齦,發現這樣的情況,就表明寶寶的小白牙馬上就要長出來啦!
幫寶寶“萌牙”做好助力
比如用冰鎮過的紗布,幫寶寶擦拭牙齦,緩解牙齦腫脹、疼癢,也有助牙齒萌出。
這個階段,寶寶的情緒變化無常會加重,家長就更要注意多陪伴、多正確安撫寶寶。
信號6:寶寶出現輕微的發熱
這個階段,很容易因為寶寶亂啃亂咬,而不能保證口腔環境的衞生,於是就會出現牙齦發炎,出現輕微的發熱。
平時做好預防,萬一出現發熱,正確降温
在瞭解了這個常識後,就要注意幫寶寶保持口腔衞生了,如避免“病從口入”,勤清洗消毒,勤漱口等。
若是寶寶出現了發熱的情況,也別太擔心,一般不會温度太高。
正確的給寶寶做好物理降温即可,並且要勤量體温並做好記錄,一旦體温超過38.5℃,要及時看醫生,或遵醫囑給寶寶吃退燒藥。
前面就是幾個常見的寶寶“長牙信號”,新手爸媽們要記在心裏的小本本上,當寶寶到了這個階段,做好護理,可以讓寶寶少遭罪。
你家寶寶是幾個月開始長牙的呢,在長牙期哪些表現比較明顯呢,來和新手爸媽們分享説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