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的性格隨爹還是隨媽?真相和想象中不同....

由 合永順 發佈於 健康

俗話説,閨女隨爹,兒子隨媽。

這裏的“隨”一般是指孩子的長相,當孩子再大一些,大人們聚在一起討論的話題往往就離不開孩子的性格了:

“瞧這孩子活潑開朗,天生好動,性格一看就像他媽媽!”

“這孩子和她爸性格一樣,話不多,做事情專注得很!”

基因,是孩子性格的起點

俗話説:“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儘管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個好性格,但很多時候,現實卻總是事與願違:

明明希望自己的孩子外向開朗,可他從小就膽小拘謹;

父母都是慢性子的人,卻偏偏生了一個急躁的娃;

還有的孩子,從出生起就是個倔脾氣,認定的事情九頭牛都拉不回……

性格氣質天生自帶,似乎真的是事實。

那麼,真相又是怎樣的呢?

BBC紀錄片《北鼻的異想世界》中,英國心理學家Emily Johnes曾做過這樣一組測試。

她依次在五個只有半歲的寶寶面前展示以下物體:藏有彈簧玩偶的玩具盒、會彈跳的小狗、小丑面具。

通過這些,將分別檢驗嬰兒對於普通事物、不確定性以及陌生事物的反應。

對此,不同的寶寶表現出了截然不同的反應。

有的活躍興奮,對着玩具手舞足蹈,顯得非常開心;

有的非常平靜,一臉淡定地看着眼前這一切,幾乎毫無反應;

還有的膽怯害怕,把頭扭到一邊不敢看,甚至嚇得哭了起來。

Emily Johnes的研究表明,寶寶們的這些性格特質,跟成年人身上發現的三種基本氣質是一樣的,即激動型、平靜型和謹慎型。

這也證明了從嬰兒時期開始,人的性格特徵就已經顯露出來。

演員胡可曾在某次採訪中提到,她的兩個孩子性格完全不同。老大安吉隱忍而體貼,是個十足的小暖男;而老二小魚兒則霸氣而略帶迷糊,妥妥“直男”屬性。

其實,這是很正常的情況。孩子的氣質類型的確和遺傳因素有關,而這也是一個人個性的起點所在。每個孩子出生時,並非白紙一張,基因的魔力早就讓他們帶上了自己獨有的特質。

從某種程度上來説,“性格是天生的”,這句話不無道理。

後天環境,是決定性格的王牌

孩子性格的形成,父母基因究竟負多少責任呢?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句俗語中的的本性便是來自於父母基因。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基礎性格如活潑、開朗、冷靜、急躁、幹練、悲觀等心智方面的情愫,它們受遺傳影響很多。

美國和以色列的科學家用基因來解釋和判定人的性格,發現那些不安分守己、富於冒險的人,他們第11號染色體上有一種遺傳基因,與其性格密切相關。

1993年,《科學》雜誌發表了荷蘭奈梅亨大學的遺傳學家漢·布魯納的研究報告。

這項研究涉及到一個著名的荷蘭家族,該家族的很多男性成員都具有一些奇怪的攻擊性,他們的憤怒閾值似乎非常低,一些常人看來不值一提的挫折和壓力都會激起這些人莫名的瘋狂,甚至會毆打激怒他們的人。

對他們進行遺傳分析後,發現這些男性體內缺少編碼單胺氧化酶的基因,正是該基因的缺失誘發了這些男性攻擊性格的形成。

此後,科學家不斷髮現基因與性格存在關聯的證據。

比如在1993年,以色列和美國的科學家各自獨立發現,人的第11號染色體上有一種叫D4DR的遺傳基因,對人的性格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擁有較長版本的基因的人富有冒險精神且容易興奮,而長度較短者相對沉默和冷淡。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李新影指出,“冒險行為”“性格”和“抑鬱”等都會受到遺傳的影響,遺傳率在40%~60%左右。

而有研究進一步表明,父親和母親的基因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功能是有差異的。

英國劍橋大學發育生物學家E·巴里·克韋恩(E. Barry Keverne)和同事1995年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和1996年在《腦發育研究》上發表的兩項研究發現,母源基因對某些腦區的形成發揮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例如負責語言和複雜思維的腦區;

父源基因則對另一些腦區的形成更為重要,例如與生長、進食和交配有關的腦區。

孩子的初始性格便是母源基因和父源基因綜合作用下的結晶。

換句話講,孩子的性格如何,基因的作用是基礎,但並非不可逆。

哪怕孩子先天的性格已是一手爛牌,卻依舊能夠打出扭轉乾坤的王炸。

而那張王牌,正是後天的培養與引導,

性格決定命運,父母決定性格

育兒專家李玫瑾指出:“智力是天生的,而性格是後天可為的。要想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家庭教育十分重要。”

她還強調:“教育孩子,要3歲立恩,6歲立威,12歲立價值。”

其實,想讓孩子擁有好性格,這句話同樣適用。

1

父母性格的榜樣作用

父母除了為孩子提供了基因作為性格的基礎之外,父母的性格對孩子性格也有着不可磨滅的影響。

父母積極樂觀,孩子一般活潑開朗;

父母冷酷內向,孩子一般沉默寡言;

父母通情達理,孩子一般温順謙卑。

孩子0-3歲,是基本的性格養成的階段,3~6歲是孩子個性修正的“黃金”三年。

這六年時間裏面,孩子接觸最多的是父母,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他會通過觀察父母的行為舉止,並模仿父母行為舉止。

我家隊友是一個急性子,在處理事情上總是很急,我家女兒現在學得有模有樣的。

比如隊友看到女兒有什麼不良行為,立馬會高聲訓斥,女兒模仿她,在我們不滿足她要求的時候,她也會高聲訓斥我們,有其父必有其女。

2

家庭環境決定性格走向

歐文的“性格形成學説”把人的性格看作是環境的產物,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環境和成長空間,家庭環境的首應效應及持續影響,基本確定了孩子的性格走向和形成。

家庭各成員之間和睦相處、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事業和生活上互相關心和支持的家庭氛圍,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和發展有積極的影響,孩子精神愉快,生活樂觀,信心十足,待人和善,能積極主動的完成學習或其它任務。

相反,家庭成員之間存在明顯強弱對比,存在隔閡,猜疑,經常爭吵、打架,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和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氣氛緊張的家庭氛圍,使孩子缺乏安全感,經常情緒不穩定,容易緊張和害怕。

3

教育方式確立性格特徵

不同的教育方式,也會養育出不一樣性格的孩子。

嚴厲型的教育方式,有規矩但沒有自由,父母對孩子過度控制。

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之下,孩子往往畏懼父母,容易形成內向、自卑的性格,通常也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

驕縱型的教育方式,有自由但沒有規矩,孩子想怎樣就怎樣。孩子被過度溺愛,受挫能力差,容易形成自私、任性的性格。

民主型的教育方式,有規矩也有自由,給孩子提供有限制的選擇,父母尊重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之下,孩子通常自信樂觀、熱愛生活、待人友善、有主見。

如果可以,一定要趁早幫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他們懂得——順境時不張揚,受挫時不放棄;以堅毅、正直、樂觀和熱情作為護身符,來從容面對人生的一切酸甜苦辣。

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會成為性格健全、內心強大的人。

一位美國教育家説過:“如果把一個人的一生比作瓷器,那麼孩童時代就是製作瓷器的黏土。我們應該把握住孩子性格形成的黃金期,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正確引導,培養孩子積極健康的性格。”

性格決定命運,而決定孩子性格的秘密,正藴藏在父母的點滴作為之中。

我們的每一份努力,都能讓孩子的人生賦予更多可能。

從這個層面上來説,父母,正是孩子的命和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