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吳雙建
近日,在浙江台州,李先生曬出了2歲兒子的出生醫學證明,孩子的名字叫“李不尚書”。李先生介紹,給寶寶起名的時候也很用心,為了避免和網紅名重名,就想起個不一樣的名字。這個“李不尚書”諧音“禮部尚書”,感覺蠻特別。(據9月19日九派新聞)
白鹿視頻報道截圖
“禮部尚書”,可是大官啊,這個諧音梗用得不錯,格局一下就打開了。一些網友也被這對父母的創意打動,紛紛關注。但也有人表示反對,認為這個奇怪的名字,會成為孩子以後的煩惱,“求孩子心裏的陰影面積”。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條規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權,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也就是説,如果父母給孩子取的名字,沒有違背公序良俗,自然是他們的權利。如果孩子成年後,對名字不滿意,也有權利換個別的名字。台州的李先生自認為“用心良苦”,但這個名字能不能得到孩子的認同?恐怕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父母給孩子取名怕重名,這也是很多人的顧慮。媒體不止一次報道,有的孩子因為姓名太雷同,出一個班有幾個“雨桐”“芷晴”“梓睿”“宇軒”的現象,同音的就更多了。以至於有人編了個段子:子軒和梓軒打架,撞上了梓萱和子萱,可欣、可馨、可歆跑過來勸架,撞到了若汐、若曦和若熙……
也有一些父母給孩子取名時,就向新、奇、特的方向發展,用生僻字避坑,以求與眾不同。“杲”“贇”“翀”“頔”等還算是小兒科,更復雜的“嫿”“嫕”“纚”等才起步,還有很多人們不認識、電腦也打不出來的那種……所以,每年開學季,也有“求新生班主任心理陰影面積”的説法。
像李先生這樣運用諧音梗的也不少,而且還是四個字,什麼“謝祖隆恩”“朱穆朗瑪”“許多金子”“李鎖鐺然”之類,也是讓人會心一笑。
給孩子取名字,當然寄託了美好寓意。“李不尚書”這個名字,拋開“禮部尚書”的諧音和寓意不説,還是比較大膽和出位的。就像李先生自己所言,“當時取名時全家都不認可,偷偷取名也沒給他們看。謝謝大家關心,目前還沒有換名字。”看來,他也面臨着來自大家庭的壓力。
但無論如何,作為監護人給孩子取名的權利還是應該得到尊重,父母雙方協商好就成。
也要注意,給孩子取名要防止弄巧成拙。現實中,也出現一些人的名字太生僻,電腦打不出來,導致護照沒法辦理、駕照拿不成的現象,徒增煩惱。當然,隨着各個部門電腦字庫的增加,這個現象也有所改善。另外,也有人提醒,因為名字太複雜,孩子考試時寫個姓名就花了幾分鐘……還有,用好諧音梗當然有意思,但可能遭到其他孩子的取笑。
可見,給孩子取名字不僅只考慮寄託寓意,也受到很多客觀現實的限制,得考慮周全一些,慎重把握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