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百合媽媽
昨天跟一位朋友聊天,她説,她的女兒太脆弱了,特別容易情緒化,話稍微説的重一點,女兒立馬就不高興,要麼大哭,要麼發脾氣。女兒跟她説話的時候,她沒有及時回應,或者沒有注意聽,女兒頓時就不開心了,覺得媽媽不夠重視她。玩個遊戲輸了,也會悶悶不樂。遇到一丁點兒不順心的小事,就要死要活的。
我説,孩子的玻璃心大部分都是父母親手打造的,根源在於父母不良的育兒方式,真正需要反思的是父母。
一、玻璃心的孩子其實是喪失了自我的孩子,大都有這幾個特點:
1、只關注自己內心的感受,不懂得替別人考慮。
這一類孩子有一種受害者心理,內心非常脆弱、敏感,很難保持穩定的情緒與心情的愉悦,總是表現出一副很受傷、鬱鬱寡歡的樣子。
2、特別在意別人的眼光,禁不住負面評價。
這一類孩子在受到嘲笑、輕視後,會感到非常氣餒,很輕易地就會否定自己,往往呈現出內向拘謹、自卑脆弱、暴躁易怒等性格特徵。
3、虛榮心極強,贏得起輸不起。
這一類孩子缺乏直面挫折的勇氣與內在原動力,看到別人比自己強,就會產生強烈的心理落差,失去心理平衡。贏了就興奮得歡呼雀躍,輸了就垂頭喪氣、自暴自棄。
二、什麼樣的父母最容易培養出玻璃心的孩子?
1、沒能給予孩子早期高質量陪伴的父母。
生命早期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內心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有的父母因為工作比較忙,把孩子交給老人或者保姆代為照顧,時間久了,孩子就會產生一種錯覺,會認為自己是不重要的、不被愛的,可以隨時被拋棄的,內心極度敏感脆弱,對外界充滿了懷疑與防備。許多時候,對於別人來説很正常的一句話或者一件事情,他就會覺得別人是在針對他,對他有偏見,內心很容易受傷。
2、總是給予孩子過度關注的父母。
有的父母在孩子尋求關注的時候,看不到孩子行為背後的真相,儘管孩子不停地需要關注讓他們感到不高興或者煩躁,仍然會選擇及時給予滿足。這種行為會無形中指引孩子把目標放在了尋求關注之上,把歸屬感和價值感也建立在了外界的關注之上。
兒童心理學奠基之作《孩子:挑戰》一書中寫道:每個孩子都希望有所歸屬,一個健康成長、擁有自我認知的孩子會意識到,父母除了陪她玩之外,還需要自己的空間,有自己的事情需要處理,孩子能夠有勇氣通過展現自我和積極參與找到歸屬感。而這一類孩子在得不到父母關注的情況下,就會產生自我懷疑,內心極度缺乏歸屬感和價值感。
3、過度寵溺孩子的父母。
這一類家庭把孩子當作中心,全家人圍着孩子轉,凡事包辦代替,總是輕易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長此以往,孩子的好奇心與探索欲等天性慢慢地被泯滅了,孩子的忍耐力、吃苦精神、抗挫力等等優秀品質也被剝奪了,反而助長了孩子的依賴心,讓孩子養成了膽小懦弱、不懂珍惜、不懂感恩、貪圖享受、只顧自己不體諒他人的性格。遇到一些小的困難、挫折就不知該如何面對、如何解決,而只是想要逃避。
當需求一旦得不到滿足,就會感覺不公平、很受傷,產生極度的挫敗感。面對他人的指責,也會讓他們脆弱的內心覺得難以承受。更為嚴重的是,由於孩子調節能力弱,負面情緒得不到及時疏解,持續積壓在心底,有一天就會突然爆發,做出過激的行為。
4、過度追求完美的父母。
這一類家庭對孩子的要求極高,總是期望孩子能夠取得好的成績,擁有多項特長,當孩子犯錯或者沒有達到自己期望的時候,就會對孩子表現出失望。這些負面情緒會立即傳染給孩子,讓孩子對自己失去信心,覺得自己無論如何也達不到父母的要求,只會讓父母感到失望,這種壓力與挫敗感是很容易將孩子擊垮的,讓孩子變得十分脆弱。
三、如何拯救孩子的玻璃心?
1、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一定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無條件地愛孩子,保證每天至少20分鐘的高質量陪伴,讓孩子擁有足夠的安全感,內心安定而踏實。也要抽時間多帶孩子出去走走,鼓勵孩子與同齡人交往,讓孩子多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多參加集體活動。讓孩子學會正確處理人際交往中的矛盾衝突,客觀地認識自我和評價他人,學會應對消極情緒的方法。這樣非常有利於孩子的心理構建,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潛能,釋放不良情緒,保持心情愉悦,這份來自原生家庭的幸福力將成為守護孩子一生的鎧甲。
2、教會孩子正確看待輸贏,允許孩子犯錯誤。
父母首先不要過度追求完美,追求一時的成績,對孩子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不要過分評判孩子,而是要正確引導孩子進行自我認知,關注過程重於關注結果。要讓孩子瞭解到輸贏是人生常態,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考驗的是耐力,一開始跑在最前面的那個人不一定會贏,只有堅持到最後的那一個才是最終的人生贏家。正確看待輸贏的人,大多能夠做到寵辱不驚,不容易患得患失。
人的一生很長,每個人都難免會犯錯誤,我們總是習慣看到別人的錯誤,而忽視自己的缺點。父母需要審視自我,給孩子犯錯的機會,讓孩子多去嘗試,在嘗試中、錯誤中領悟生命的真諦。
3、培養孩子的逆商。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曾經有一項研究發現:在人生的挫折與困難面前,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失敗的關鍵,在於一個人的抗挫能力,即逆境中的反彈力或恢復能力。而抗挫力是孩子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只是後期因為父母的過度呵護而破壞了。
父母可以有意識為孩子設置一些難度適中的挫折情境,培養孩子應對挫折的能力。但是,當孩子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時候,要做孩子堅強的後盾,幫助孩子認真分析原因,讓孩子認識到挫折並不可怕,只要敢於面對就可以戰勝挫折。也要讓孩子到艱苦的環境中鍛鍊生活的能力,學會苦中做樂,以樂觀向上的心態面對生活,錘鍊堅強的品質。
4、適當放手,培養孩子的自制力。
父母要學會適當放手,給孩子一些自我成長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去經歷、去體驗,從而獲得專注做事的成就感。也讓孩子在不同的選擇面前做出取捨,體會到延遲滿足的快樂。這些經歷都能讓孩子獲得如何承受痛苦、消除恐懼,以及認識自己內心感受的能力。
5、讓孩子參與家務,承擔家庭責任。
付出總是比接受更能讓我們感受到滿足與快樂,一個能夠付出、能夠給予的人,是幸福的,也是擁有愛的能力的。孩子的責任感、歸屬感、價值感都可以從付出中獲得,那麼做家務是最好的一種途徑。當孩子擁有了這些優秀的品質,內心就會很篤定,很有安全感以及自我認同感,不會輕易被別人左右。
每個孩子都是墜入凡間的天使,身為父母,我們有責任培養他們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來面對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玻璃心的孩子很難擁有成功與幸福,希望為人父母的我們都能在育兒的路上,幫助孩子構建強大的內心,高質量地陪伴一個生命的成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