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教育方式和處世方式,都會對孩子的性格、心理和行為起着決定性的作用,並且會產生長期、深遠的影響。
那什麼樣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呢?其實只要做到下面這三點,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1、有儀式感的家庭
枯燥的生活中,偶爾的驚喜和儀式感,會給孩子足夠的親近感與信任感,讓孩子感受到幸福和樂趣。
正常的身心成長需要一定的儀式感,在這個小小的儀式中,其實就是一種強烈的自我暗示,讓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認真、更用心。
爸爸媽媽給孩子的儀式,不僅僅是在特殊的日子,可以是每天出門前的擁抱;是臨睡前的一句晚安、一個故事。
這些看似很小的事,都成了孩子最美好的記憶。
2、愛學習的家庭
很多家長會問我:“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其實,孩子對學習的牴觸大多數時候是因為家長沒有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推翻“棉花糖”實驗之前,有人專門對實驗對象的家庭背景做了深入研究,發現那些成功的孩子大多出自精英家庭。
家裏不僅經濟條件不錯,父母的教育程度也偏高。
所以孩子優不優秀和家庭的學習氛圍關係實在太大了,你看,我們就從沒聽過哪個科學家或是作家的孩子不愛讀書的。
一旦家庭中養成愛學習,愛讀書的習慣,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也會變得熱愛閲讀。
3、懂得自控的家庭
給“延遲滿足”換個説法,其實是要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只是在演變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滿足家長控制慾的法寶。
其實不需要極端的逼迫孩子“延遲滿足”,家長只要做到自己信守承諾懂得自控,那麼孩子有樣學樣自然就學會了如何自制。
很多寶媽向我討教方法,我都會説首先家長要自控。
所以別再用所謂的“延遲滿足”去剝奪孩子童年的快樂了,孩子成功與否和家庭的關係更大。
家長的行為裏,藏着孩子未來。
與其去研究怎麼才能孩子更會“忍”,不如從家庭的氛圍入手,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