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夠看到更遠的風景,能夠有更多的選擇

俗話説的好:“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現在很多家長都很少讓自己的孩子吃苦了,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自己受過的苦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再吃,所以現在的家長是:再苦不能苦孩子。

家長心疼孩子我們都能夠理解,但是,一味地讓孩子生活在温室中,不讓孩子吃一點苦,孩子長大後也很難有出息。

白巖松坦言:孩子有三種苦不會白吃,吃得多反而更能成大器

1、 讀書之苦

白巖松曾經就“孩子成材”坦言:孩子有三種苦不會白吃,多吃才能成大器。我們都年輕過,我們都知道小時候的我們對於讀書是有多麼的抗拒。面對枯燥乏味的學習,堅持下去必然是艱辛和困難的。

有的家長一聽到自己的孩子喊苦喊累,他們就開始心疼孩子,就不要求孩子堅持學習,這樣孩子就會慢慢的開始放棄學習,開始小小年紀就出去打工。

但是,我們要把眼光放的長遠一些,讀書雖然不能給我們帶來直接的利益,但是卻是在為我們的未來積累財富。孩子只有吃了讀書之苦,才能夠看到更遠的風景,才能夠有更多的選擇。

孩子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夠看到更遠的風景,能夠有更多的選擇

2、 失敗之苦

俗話説的好:“失敗乃成功之母。”白巖松曾經對自己的孩子説過:“考試不準考第一”。這是為什麼,這是因為考第一名的孩子需要承受很大的壓力,他們的內心是非常的疲憊。正是因為這樣,孩子才會害怕失敗。

不能接受自己失敗的孩子,他們做事會變得畏畏縮縮,不敢向前,遇到了失敗就不願意再做這件事情。這樣的孩子永遠都得不到進步,他們永遠都是停滯不前的。

所以説,孩子只有吃了失敗之苦,他們才能越走越遠。

孩子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夠看到更遠的風景,能夠有更多的選擇

3、 缺錢之苦

現在每個人的家庭條件都在變好,有的家長因為對孩子的溺愛,讓他們開始對金錢沒有什麼觀念,認為自己需要什麼,父母就會給自己買什麼,他們絲毫不知道賺錢之苦。

孩子沒有體會過缺錢之苦,他們就不會懂得體諒父母賺錢的艱辛,就開始揮霍父母的資本,這對孩子而言也有着非常不好的影響。

家長在日後生活中,教會孩子理財和投資,讓孩子知道賺錢的艱辛,才會讓孩子越來越理解家長。

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吃苦的能力呢?

1、 不要過於滿足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不要過度滿足孩子的要求。不要孩子要什麼,你就給孩子買什麼,這樣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得到所有的東西。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開始不勞而獲,這對孩子的未來影響是很大的。

孩子想要得到什麼東西的時候,家長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後再去滿足孩子的要求,這樣孩子才知道想要得到某種東西的時候,不勞而獲是不可取的。只有通過自己勞動獲得的東西,孩子才會更加的珍惜。

孩子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夠看到更遠的風景,能夠有更多的選擇

2、 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批評和約束

家長不要對孩子過於溺愛,不要覺得孩子還小就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更不要覺得,孩子年紀還小,做錯事情都是值得被原諒的。這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會造成很多不好的影響。

所以家長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應該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批評和約束,這樣可以讓孩子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會帶來怎樣的後果。

3、 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應該從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不要太慣着孩子。平時,讓孩子幫做做家務,收拾收拾他們自己的房間,並且讓他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

菁媽寄語: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心頭寶,但是,該讓孩子吃苦家長一定不能夠心慈手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97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夠看到更遠的風景,能夠有更多的選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