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説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孩子2歲就開始有自我意識了,這時的孩子會開始搗亂,會拒絕父母的要求。父母要緊緊抓住孩子的變化期,在2歲就給孩子立規矩,不要怕孩子小聽不懂,道理需要慢慢地講。只有“狠心”立規矩,孩子以後才好管教。下面我們來看看為什麼在2歲立規矩、怎麼立規矩呢?
2歲是給娃立規矩的“關鍵期”:
意大利傑出教育家瑪利婭·蒙特梭利説:從2歲開始,孩子會對周圍不同事物產生偏好,會開始探索這些事物,會有不聽話的行為,這就是孩子的敏感期,也是性格和習慣養成的關鍵期。
2歲寶寶會經歷這些敏感期:
1、物權敏感期:寶寶開始產生佔有意識,自己一切用的、吃的、玩的東西,不許別碰,也不跟別人分享,只能歸自己所有。如果發現別人拿了他的東西,孩子就會耍脾氣。
2、秩序敏感期:寶寶開始產生秩序意識,自己的東西必須按自己的要求擺放,這個位置就只能擺放這個物品。別人不能在這放東西,父母一旦幫忙收拾起來,就會打亂寶寶腦海裏的秩序。
3、認知能力發展期:寶寶開始想要自己獨立完成某些事,不要父母幫忙,但孩子能力還小,更多的時候是失敗,孩子就會哭鬧,有時候父母伸手幫他,孩子也會耍脾氣。
家長巧用這3招,孩子以後好管教:
1、 借用繪本等工具,建立孩子規則意識:
我們知道繪本里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這些故事會潛移默化地給孩子建立規則意識。比如小兔總是親吻父母后才去上學,小豬接過媽媽遞來的熱牛奶時總會説句謝謝,小雞吃飯時不哭不鬧,自己乖乖吃飯等等。
這些故事裏的人物都有屬於自己的規則故事,有些良好的行為能給孩子起到榜樣的作用,有些錯誤的行為能給孩子起到警示的作用。當父母一遍一遍把故事講給孩子聽,孩子就慢慢養成了正確的規則意識,還能慢慢培養了孩子喜愛讀書的習慣。
2、 抓住具體事情立規矩: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抓住具體的事情。比如孩子看繪本時,會在繪本上亂塗亂畫,也會把繪本扔得到處都是,很多父母就會訓斥孩子,告訴孩子這樣是不對的,並罰孩子站牆角,此時孩子並不知道錯在哪裏,父母這規矩相當於沒立。
父母抓住具體事情立規矩的表現是:告訴孩子不應該在繪本上亂畫,就像你不喜歡別人在你的臉上亂塗東西一樣;不要把繪本扔得到處都是,因為書籍是你的朋友,你把它們扔了,它們會難過的。這時孩子就會明白錯在哪裏,父母也就成功給孩子建立了規矩。
3、 設立規矩後,每個家庭成員都要執行:
父母給孩子成功立下規矩,但是隨着時間一點一滴過去,孩子又忘了規矩,重複做着錯誤的事。比如,孩子看見爸爸還沒睡覺,還在玩電腦,孩子就也想要看動畫片,不想睡覺,一躺下就開始哭鬧,這是很多家庭都很常見的情況。這時需要父母陪孩子共同來執行設立的規矩,一起早早地睡覺。
都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的榜樣,當父母陪孩子共同執行規矩時,孩子才會堅守規矩。就像剛剛孩子睡覺的事情,父母可能還有工作沒有完成,但是可以在哄孩子睡覺後,再偷偷打開電腦工作,這時在配合繪本孩子講小豬早睡早起的故事,孩子不守規矩也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