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幾乎是每家只有一個小孩,受盡榮寵,個個金貴得很,在學校裏,即使犯了錯,老師也不敢輕易去批評,經常有老師批評狠了,家長找到學校評理的事情發生。
可以理解家長對孩子的愛護,但是不是所有情況都可以這樣的。
前幾天在樓道里碰到鄰居小張抱着孩子大早上6點多回家,詢問才知道孩子生病了,晚上9點跑去醫院,凌晨才輪到自家孩子,輸液結束回家都早上了。
小張説,真是沒想到醫院人那麼多,尤其是兒科,一個小縣城排號排了近100。十分鐘就診一個病患,一共就三名醫生,也得5個多小時,後面還有孩子半夜肚子痛,發燒得不斷來。簡直忙的手腳不沾地。
現在兒科就診確實難上加難,網上家長曬出的800多號的排隊單簡直難以置信。但事實的確如此,雖説兒科在高考報志願中醫學類裏受歡迎度很高。
但是工作一段時間,總有不少人調換科室,或者在進入大學就有人會努力換專業,最主要的原因是現在醫患關係十分緊張,尤其是兒科。
兒科醫生必須有很好的共情能力和同理心,還要有一定的耐心,但是即使如此,面對孩子難受又無法表述的情況,面對家長的着急,甚至有的家長陪着孩子一起哭,絲毫聽不進去醫生的話的情況,常常也是束手無策。
醫生給孩子治好了還好説,如果病情複雜,檢查眾多,恢復較慢,家長便會着急,一遍一遍地質問醫生,不聽醫生科學的建議,甚至有的家長會大打出手。
可是醫生雖然職責是看病救人,但這是一份謀生的職業,需要相互尊重和理解,一些醫生寒了心,不免會離開這個崗位。也就造成了現在&39;僧多肉少&39;的情況。
所以解決這方面的問題不僅需要更多的醫生選擇兒科,還需要一定的制度建設,對醫生提高其保障,更重要的是要讓家長明白不是所有疾病和情況都需要去醫院看診。
有一些常見問題可以在家裏自己解決,這樣也會有效解決兒科看病困難的問題。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什麼情況需要看醫生。
第一點,看孩子精神情況
孩子因為年齡小,經常是隻有吃和睡兩件事。但是如果寶寶相對比平時十分貪睡,不願意活動,整個人懶洋洋得。
那很可能是身體不舒服,然而他自己又不清楚不會表達,那麼家長要明白這種便是寶寶生病的跡象,無法判斷原因則需要到醫院就診。
第二點,看孩子發育情況
孩子生長髮育都是有規律的,而且小時候都長得比較快,都説一天一個樣。
但是如果長時間體重和身高不變,則很可能孩子營養出現問題,相反,如果孩子短時間身高迅猛增長,也不是正常情況,需要家長多加註意。
第三點,孩子異常發熱
不是寶寶只要發熱就需要就診的,有一些發熱是正常情況,比如剛打完疫苗。
其他的一些發熱也需要家長自行掌握這個度,如果孩子發熱,進行了物理降温等措施仍然沒有效果或者反覆發燒的話,的確需要到醫院就診。
第四點,緊急情況
當寶寶出現緊急情況,比如嚴重脱水,外傷等,家長應該帶孩子馬上就醫。這個時候家長就不需要猶豫了。
每個孩子都是家裏的寶,但是家長不應該過度溺愛,過度嬌慣,應該用科學合理的方法教育孩子。同時,在方便自己的時候家長也要理解他人,懂得換位思考。
尤其在看病這樣的事情上,家長即使再着急,也要理解醫生,相信醫生,慌亂和責備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有有效的配合才是正確的方法。
本文及配圖均為趣頭條自媒體用户上傳,不代表平台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