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寶寶成長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也是父母最愜意的人生體驗。0-3歲階段的寶寶,身心發展變化的非常快,每個不同的年齡段都有不同的變化,往往我們會以大人的視角來看待寶寶的世界,解讀他們的行為。然而,寶寶的反應經常與現實有所差距,比如:
3歲的寶寶祥祥在晚上睡覺前對媽媽説:“天亮的時候,我們去樂童玩好不好?”
“樂童?什麼是樂童?”媽媽不解的問。
祥祥解釋:“就是昨天嘛!昨天我生日的時候,我們去樂童玩啊!”
媽媽這才明白,祥祥指的是上個月他生日時,全家去兒童樂園玩的事。
奇怪呀,明明是上個月的事,寶寶為什麼説成“昨天”呢?
在3歲以前,寶寶幾乎都是‘活在當下’的,對時間的流逝沒什麼感覺,言談中很少會出現涉及到過去或未來所發生的事。他們對時間的知覺,主要依靠本身的‘生物時鐘’來提供時間的訊息,比如,肚子餓了,就知道喝奶的時間到了。
3歲左右,寶寶的時間觀念就積極形成了。與時間有關的詞經常出現在演講中。時間以特定的事件為標誌,如吃飯、睡覺、上學等,是寶寶時間觀念轉變的重要指標。因此,寶寶有時會引起困惑,比如“天黑了”就是“學校”,媽媽來接的時候,但下雨的時候“天黑了”,寶寶會想“天黑了,媽媽為什麼不來接我呢?”。 雖然隨着寶寶語言能力的快速發展,他們會説出很多時間的名詞,但很多家長往往會高估寶寶對時間概念的理解。很多寶寶並不能十分的確定‘一分鐘’、‘五分鐘’、‘兩點鐘’的真正含義,也不清楚‘昨天’和‘上個月’的不同。 時間,是看不見摸不着的,培養引導寶寶的時間概念,最好使用具體的事例。如:‘午覺醒來,就是遊戲時間’、‘爸爸下班回家的時候,就是看動畫片的時間’,這樣寶寶會聽得懂,也能夠逐漸幫助寶寶建立時間概念,瞭解在特定時間裏才能做特定的事。 此外,雖然寶寶對時間概念的理解不及對時間詞彙的掌握,但是學習時間詞彙,可以增進寶寶的時間概念,也能夠幫助寶寶正確使用時間名詞,兩者相輔相成。 本文內容參考 DCMP國際托育機構管理認證培訓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