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鬧對家長來説再平常不過,尤其是剛出生不久的寶寶,1歲前,寶寶不具備説話的能力,遇到問題就只能哭着表達,可哭鬧的原因千變萬化,讓不少家長為之感到頭疼。
在大多數家長的認知中,孩子哭了無非是餓了、尿了、無聊了,如果單從這些方面入手判斷、安撫以及處理,不僅容易誤解寶寶想要表達的意思,萬一哄錯了,還會影響孩子的身心發育。
那些被家長忽視的寶寶哭鬧原因都有哪些?1、環境改變讓孩子感到不適應
寶寶出生前生活在媽媽腹中,出生後環境開闊、陌生,難免讓寶寶感到不適,除非媽媽在身邊,寶寶才能保持安靜,這也是為什麼,寶寶貼着媽媽的身體時明明睡着了,當媽媽稍稍離開,寶寶就會馬上哭鬧起來的原因。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分牀前後,有些家長為了培養寶寶的獨立性,早早就跟寶寶分牀,甚至分屋,當寶寶睡在單獨的牀上或房間內,對他來説也會帶來一種陌生感,繼而出現哭鬧的現象。
如何解決?無論是剛出生,還是要分牀、分房睡覺,孩子都需要一個適應過程,家長應該表示理解並適當安撫,同時還要孩子足夠的安全感,當孩子內心的安全感逐漸培養起來,孩子就不那麼害怕環境改變了,哭鬧現象也會有所減少。
2、身體上的不適感
説起不適感,家長們最先想到的,應該是拉尿帶來的不適,殊不知,還有很多因素也會帶來不適感。比如家裏不注重防蚊蟲,寶寶被蚊蟲叮咬了、或者寶寶穿的衣服比較厚,出汗了很多汗,起了痱子和疹子、再或者家長擔心寶寶會着涼,選了比較厚重的被子蓋在寶寶身上等等,這些因素帶來的不適很難直接觀察出來,難免被家長忽視。
如何解決?以上因素引發的不適感往往出現在寶寶睡覺的過程中,如果寶寶在睡覺前後,或者在睡眠中突然醒來哭鬧,就有可能是以上因素所致。建議家長先觀察寶寶皮膚上的變化,看看是否出現了紅疹或凸起,如果有,只需要進行皮膚方面的清潔和護理即可。其次要撫摸寶寶的身體,尤其是頸背部位置,如果這個位置發熱多汗,則説明衣服太厚或被子太厚,要及時更換。
3、腸道問題
寶寶早期腸胃發育不成熟,進食後很容易出現不適感,有些症狀很容易觀察出來,比如腹脹、拉稀、吐奶等,而有些症狀比較隱蔽,比如腸道感染引起的腹痛,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寶寶不僅會哭鬧不止,腸道方面的健康也會受損。
如何解決?寶寶腸道出現問題時,身體外部會出現一系列的症狀,如果寶寶莫名哭鬧,並伴隨這些症狀,基本可以確認為消化問題,家長只需要適當調整寶寶的進食量,添加一些保養腸胃的食材到飯食當中,並持續觀察即可。寶寶初期的腸胃問題,經過食物養護,是可以逐漸恢復,但如果寶寶持續出現腹脹、拉稀,調整飲食也得不到改善,則建議就醫檢查,排除感染的可能性。
“媽媽靠譜説”結語:寶寶早期身體嬌弱,心理和生理方面都沒有做好準備,因此需要家長們多方照顧才能慢慢適應。其實不止哭鬧,寶寶身體上任何異常現象都應該得到家長的關注,只有充分了解寶寶的身體變化,才能給予其更好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