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我家的小胖子就半歲了,今天,剛剛學會了坐。疫情中,我們一家安好。”7月8日,年過半百再次“當媽媽”的唐依(化名),給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生殖醫學中心謝青貞教授發來微信和孩子健康成長的視頻。
謝青貞教授進行胚胎移植操作
46歲時,她想“再要一個孩子”
“謝教授,您好。今天,孩子生了,感謝您圓了我們的夢!”今年1月11日,謝青貞教授收到一條最讓她高興的消息。發消息的產婦名叫唐依,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輔助生殖技術的幫助下,她時隔20多年後、在50歲的“高齡”時再次當上媽媽。
唐依原本有個幸福的家庭。但第一個孩子考上大學後,患上了難治性疾患,反覆求治卻始終未見效果,一家人就此陷入黑暗。2016年,夫婦倆幾經商議後決定再要一個寶寶。此時,唐依已46歲,在生理上已經處於生育力臨近衰竭階段。夫妻倆嘗試了近一年自然受孕失敗後,又輾轉武漢多家大醫院尋求助孕。因為高齡、卵巢功能差,加上高齡孕產婦發生母嬰併發症的風險顯著增高,醫生都建議其放棄助孕治療。
四處碰壁的唐依仍不願就此放棄。2018年6月,唐依夫婦來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生殖中心找到謝青貞。細心聆聽唐依聲淚俱下的訴説後,謝青貞在詳細評估了唐女士的身體狀況和生殖功能後,認為其通過試管嬰兒助孕尚存機會。
謝青貞解釋,試管助孕從來就不是一個孤立的程序化操作。女性的生殖內分泌系統非常容易受到神經精神因素的影響,反覆受孕失敗的女性、尤其是生育高齡的女性在助孕過程中所承受的巨大心理壓力,可能通過神經遞質傳入大腦,影響下丘腦和垂體功能,擾亂性激素的分泌,降低助孕治療效果。要消除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最好的辦法就是傾聽和安慰。幾番交流之後,唐依的情緒穩定了很多。
醫患對話
50歲受孕產子,醫患攜手創奇蹟
針對唐依既往的治療情況,謝青貞逐一抽絲剝繭般地幫她剷除受孕路上的“攔路虎”,併為她制定了微刺激促排方案。這種方案簡便、經濟,儘管獲卵數不多,但對患者身體影響小,併發症發生率低,更適合高齡女性促排卵。從2018年7月開始,唐依開始了促排取卵的通關之路。在最初的連續三個月的超聲卵泡監測中,幾乎看不到明顯的竇卵泡,以至於無法進入促排卵過程,但醫患雙方都沒有放棄。
2018年8月,謝青貞為唐依例行復查時,驚喜地發現其左側卵巢有一個12毫米的卵泡,她立即決定採用自然週期監測這枚卵泡。待這枚卵泡發育成熟後,當年9月1日,謝青貞為唐依成功取卵並通過常規體外受精,培育出一枚珍貴的胚胎。
生命的“種子”有了,但培育種子的“土壤”還不行。由於唐依子宮內膜欠佳,暫時不適合受孕,謝青貞將這枚胚胎放到零下196℃的液氮中凍存。2019年1月,唐依又在藥物微刺激下再次取卵,並獲得了一枚寶貴的胚胎並凍存。
有了2枚優質胚胎,醫患共同面臨的就是胚胎移植這個環節。鑑於唐依的子宮內膜厚度較薄,形態欠佳,謝青貞經過小半年的用藥調整,讓子宮內膜長到了8毫米厚。2019年5月,謝青貞和醫療團隊將胚胎成功解凍後,順利植入唐依的宮腔內。術後監測顯示,時年49歲的她受孕成功。
高齡孕產期是幸福路上的最後一道難關。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和產科醫護團隊的通力合作下,今年1月11日,懷孕近38周的唐依通過剖宮產順利誕下健康嬰兒。謝青貞教授感嘆,如此高齡下通過自體卵試管懷孕分娩,真是醫患攜手拼出來的生命奇蹟。
存儲“生命”的液氮罐
高齡受孕,不能盲目“複製”
儘管多次為像唐依一樣的高齡女性助孕成功,謝青貞仍冷靜提醒,這些成功案例不能盲目“複製”。
她指出,女性的生育能力是有時間限度的,女性在35歲之後,卵巢功能開始逐漸減退,妊娠率下降;40歲之後卵巢功能急劇下降,即使是試管嬰兒助孕妊娠率也不高於30%;而對於45歲以上的女性,比對中華醫學會生殖分會的全國數據庫現狀,其試管嬰兒成功率不高於2%至5%。因此,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在25至30歲之間,最好不超過35歲。家庭在擬定生育計劃時,一定要考慮把握這個“黃金生育期”。
卵巢的衰老和子宮內環境的退變,讓高齡女性的試管受孕之路異常艱難。謝青貞表示,通過醫患雙方在科學研判的基礎上通力合作,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規範的抗氧化治療、適當的心理疏導、適宜的促排卵方案、優化的胚胎培養環境,都可能幫到高齡女性在已有的卵巢狀態下,更好的抓住每個可利用的卵子,形成可利用的胚胎,最終帶來生的希望。
據悉,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成立20年來,目前已實現所有輔助生殖技術的“全覆蓋”,能開展包括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漿單精子注射、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人工授精(夫精和供精)、冷凍胚胎移植、冷凍精子及冷凍卵子等所有輔助生殖技術,試管妊娠率始終穩定高水平,併成功實施了世界第三例、國內第二例“三凍”(凍精、凍卵、凍胚胎)試管嬰兒。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胡蔓 通訊員杜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