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生活,你早晚有一天會被人推薦吃山藥的。
中醫羅大倫一篇《寶寶咳嗽不止,多吃山藥善後》的文章,引起廣大寶媽們共鳴,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為它真實有效。
但是如果真的認為山藥能治療咳嗽,那就大錯特錯了。誰見過感冒發燒咳嗽上來就吃山藥的?
很多孩子咳嗽反覆不止,怎麼治療都沒有效果的時候,山藥才值得考慮。
山藥質地滑潤,富含大量的黏蛋白,可以補充生病過程中,機體的損耗。
反覆不止的許多慢性病,亞健康,不是因為疾病有多頑固,而是機體的損耗,始終沒有得到補充,山藥一吃,身體得到補充,自我修復能力就發揮起作用,毛病自己好過來了。
簡單説,山藥並不是治療咳嗽,而是幫了身體一把,人自己康復過來了。
山藥口味甘淡,性質柔和,是一種上等的好食材,它本身並不治病,如果你一定要説它是藥物,那也只能算是一味防守型的藥材。
有點類似於,生病過程中,及時輸入營養液,補充疾病過程中的消耗,幫助身體對抗疾病的功能。恰恰因為這樣的一個特點,山藥成為了中醫界的維生素C,被人廣為推薦。
比如你的家用車,最近經常小毛病不斷,三天兩頭在修理,最後發現是機油不足了,及時補充機油,你的小車一下子開起來舒服了,山藥就有點類似於補充機油的作用。
所以山藥最終成為了不需要醫生推薦,老百姓之間口口相傳的保健食材。
清末的著名醫家張錫純,尤其推薦山藥,他也擅長使用山藥,有些疾病來了,他看準病人是“機油”不足的狀態,直接大劑量的山藥讓病人去食用,治病的藥一個都不開,病人居然也神奇般的康復了。
無獨有偶,我們的醫聖張仲景,也是極其推薦山藥。毫不誇張的説,我們今天山藥大量的食用,源頭就來自於張仲景。
他只留下了一句話描繪山藥: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薯蕷丸主之。
薯蕷就是山藥,唐代宗名字叫李預,宋英宗名字叫趙曙,為了避免經常吃皇帝的尷尬,宋朝以後,薯蕷已經面目全非,改名為山藥,可見,自古以來我們這個山藥就是很出名的藥食兩用品。
張仲景留下的這句話,總共十四個字,卻把山藥説的清清楚楚,身體損耗導致的各種不舒服,山藥可以作為主攻手使用。
於是我們在各種中醫藥物、名方里都會看到山藥的身影,比如大家熟知的六味地黃丸、無比山藥丸,左歸丸、右歸丸,只要是以補為主的方藥,你沒看見山藥,就算庸醫輸了。
我賭你槍裏沒子彈,你敢賭我方里沒山藥嗎?
當然,名氣響沒有用,補藥那麼多,憑什麼山藥這麼火?
它有三大特點,是其他藥物無法兼備的。
第一它性質柔和,沒有偏性,長期食用,完全可以放心,什麼東西常吃都不好,唯獨山藥你可以放心的“藥不能停”,它甚至根本不能算藥,就是我們日常餐桌上的菜品而已,你可以炒着吃、蒸着吃、煮着吃、跟老鴨老雞一起煲個湯,隨你口味喜歡。
第二它作用全面,很多補益類的食材針對面都比較單一,枸杞子只能補腎,百合只能補肺、唯獨山藥肺、脾、腎通補通調,你很難找到第二個像山藥這麼全面的補益食材,難怪它會成為補藥中的領頭羊。
第三就是它的最大優點,產量大,物美價廉,好入手,無論貧富貴賤,你都可以吃得到,熊掌魚翅再好,它不親民,真正好的東西,早就融入了我們生活,只是我們日用而不知。
庸醫個人,也比較推薦大家可以長期食用山藥,我們這個時代,外環境氣候變化多端,對人影響非常大,工作節奏快,內心憂愁焦慮不止,多重的壓力下,人體的消耗非常迅速,適當的補充“機油”,可以為我們身體構建起一道天然的抵抗屏障,改善身體狀態,提高生活質量。
醫聖的良苦用心,穿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輝。
勤勞人的健康從運動開始,懶漢和吃貨們的未來,大概只能靠山藥了。
@大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