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的便利,讓我們可以天南海北的行走,那麼在旅途中最怕的事情是什麼?我最怕的是坐卧鋪時遇到打呼嚕的成熟男人。
不過相信大家最害怕的應該是寶寶了吧,寶寶哭泣的聲音比呼嚕聲還刺激大腦神經。
查看網友關於這方面的言論,情況多到數不清。
案例1:
一次長達8小時的硬座,一位奶奶帶着她的孫子坐在了三人座椅上,寶寶就躺在椅子上。但是椅子因為寶寶的姿勢導致另外一名乘客的位置只有一半,實在無法忍受的時候,和這位奶奶溝通,得到的答覆是:“我們購買了兩張票”,可是,另外的乘客沒有購買半坐票呀,最後還是乘務員出面解決了這個問題。
案例2:
大家坐火車,因為長時間久坐使得大家都處於休息狀態。這時有一個小寶寶在車上不停的在問母親問題,一個接一個的問,好不容易小寶寶的好奇心停止了,這位寶寶的母親卻和小寶寶説:“兒子,我們來背誦古詩吧,這樣下車了我們背給姥姥聽,姥姥會更喜歡你噠”。就這樣,列車行駛了多久,這位小寶寶幾乎就背誦了多久的古詩,大家實在忍不住吐槽一句,就你會背古詩是不是!
案例3:
臨近中午了,目測5歲的寶寶和父親説有些餓了,這位父親告訴寶寶,安靜的等着爸爸,爸爸去做泡麪給你吃。
父親走後,這位寶寶一直安安靜靜的等着他的爸爸。
當爸爸衝好泡麪回來後,把兒子帶到了兩節車廂的中間,就這樣父子倆坐在了地上,吃起了剛剛沖泡好的泡麪,當泡麪遺漏到外面的時候,小寶寶主動把麪條用餐巾紙包裹了起來。這樣的行為被有心的網友看到,並且發到了網上,為這位父親的教育方式和行為素質點贊,並稱之為“高級炫富”。
在生活中,寶寶行為舉止有時會出現很多不禮貌的行為,但是很多父母都以寶寶還小來作為遮蓋的方式,其實這樣是不對的。
通過寶寶的行為是會間接知道其父母的個人素質狀況的。
父母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尤其在寶寶還沒有自主認知能力的時候,父母的行為在寶寶眼裏堪稱模板教材了,那麼父母如何做好一面鏡子呢?
1、言傳身教
父母是寶寶的榜樣,榜樣就要有榜樣的標準,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生活習慣都在無形中感染着寶寶。
從寶寶出生開始,他們對周圍事物的模仿是適應生活的第一方式,父母與寶寶長時間在一起,對父母行為的模仿就成為了全方位的了。
因此,在寶寶的教育中,言傳身教是規範寶寶行為習慣最有力的方式。
2、知錯就改
是人就會犯錯,無論寶寶與成人。
最重要的是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承認錯誤,當父母發現自己的行為舉止不合乎規則時,要及時的做出改正。
如果是被寶寶發現的錯誤,更加要在寶寶知曉的範圍內馬上改正,這樣在寶寶的心裏會種下一個勇於承認並且勇於改正錯誤的種子。
3、像我説的這樣做,不要按照我做的這樣做
每個人都有一些不太完美的行為方式,長時間的行為是很難在短時間內改正過來的,當父母有一些行為也需要長時間的變化時,是需要告訴寶寶,父母這樣的行為是不正確的,要按照父母告訴你的方式去做事前,並且父母也在積極的改正中,這也做到了很好的以身示範。
一個人的行為舉止,不僅僅反映一個人的修養,更能反射出家庭修養。好的行為終身受益,反之,不良的行為會對生活造成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