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家長不教育我們要愛惜糧食,要勤儉節約,這些我們謹記在心裏,即使生活越變越好,節儉的好習慣也還是不能丟,但現在似乎出現了一個很大的教育誤區:需要節儉,但不需要過度節儉。
每當過年時,奶奶都要回老家提前準備過年的東西,一個人在老家住,一個人吃飯,雖然每次媽媽都會買很多菜讓爸爸送奶奶回去的時候帶上,但這一堆菜,我的奶奶能吃五六天。當我們回來的時候,會發現奶奶飯桌上放着媽媽當時給她買的菜,問她為什麼不吃,她説“我一個人老人家吃那麼多幹嗎,等着你們回來一起吃”,當媽媽跟奶奶説這菜已經壞了,不能吃了,奶奶的第一反應肯定是端到自己面前,嘟嘟囔囔的説“這怎麼不能吃了,我看着就還能吃,你都不知道以前沒肉吃的時候......”邊説還邊把菜往自己嘴裏夾,大人們看着也無奈。
奶奶這樣的行為就叫做:變質節儉。看似是在節約,但其實在傷害自己的身體,也毀了下一代孩子的格局。
@小芳:我今年20歲,但從沒買過當季流行的衣服,原因歸根於媽媽的節儉,媽媽總是等到衣服打折或促銷時才會買,在無形中影響着我。
@繆落:每次跟着媽媽去買菜,媽媽跟賣菜的阿姨為了幾毛錢而吵起來,爭的面紅耳赤,當身邊的來往的人都看着我們時,我都拉着讓媽媽不要再吵了,自我懂事以來就再沒有跟媽媽一起去過菜市場,很是討厭媽媽這樣的行為。
每個孩子經歷各不相同,但父母們的變質節儉都讓他們覺得難受,在無形中也影響着他們,家長們一定要引起重視,有這樣的習慣的時候,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格局,甚至會毀了孩子。
變質節儉對孩子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摳門、愛佔便宜
變質節儉對孩子產生的最直接影響就是摳門,父母們為省下那幾塊錢在跟別人大吼大叫,勝利之後的洋洋得意,在孩子面前炫耀的時候,這在無形中就讓孩子形成了摳門、愛佔小便宜的缺點了,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而且他們的心智和判斷能力還沒有發育成熟,覺得家長都可以這樣做,自己也可以,可以省錢,甚至還能討父母開心,真是一舉兩得的事情,恰恰是這樣的錯誤引導,讓孩子成為了別人口中的“鐵公雞”。
自卑、格局縮小
當孩子有意識發現父母“變質節儉”行為時,孩子心裏對這種行為是很厭惡的,誰願意看到自己的家長為了剩下那幾塊錢跟別人吵架的呢?孩子會為家長這種行為感到自卑,三觀也會受到影響,自然格局就變小了。
那家長們應該怎樣做,才能正確引導孩子呢?
節約而不小氣
家長們應該有意識地發現自己是否有“變質節儉”行為,很多老一輩教育孩子是這樣的,所以導致現在不少的家長們都有這樣的傾向,家長們扭轉自己對消費的不同觀念,要對“節儉”有一個新的定義,不能敷衍的認知為省錢、不浪費。
大方而不奢侈
在花錢方面也要正確引導孩子,在該花錢的地方就一定要花,但是在一些不必要的地方,家長們一定要杜絕,零花錢可以讓孩子在家做與能力相適應的家務來獲取,讓他明白錢財是要通過付出得來的,也要教孩子將零花錢存起來,有足夠的錢了再買一個自己喜歡的東西,這樣能夠避免孩子亂花錢的現象。
雖然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但並不代表着孩子們就不需要節儉了,但不要有“變質節儉”的行為,再掌握正確的方式去教育和引導孩子培養節儉的好習慣,灌輸正確的節儉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