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吃了40年的方子,助你養好脾胃
不知道梁友們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景,可仁記得自己每次去找中醫看病,大夫一邊搭脈,一邊問我:“最近吃飯怎麼樣?還正常嗎?”
在古代,大夫看一個人身體好不好,通常也會問“還吃得下飯嗎?”於是就有了“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句千古名言。
其實,他們這是在瞭解我們的脾胃。
平日裏我們吃的東西,都需要脾胃吸收運輸,才能上上下下的傳遞到身體各處。
《黃帝內經》裏講:人得胃氣則生,人失胃氣則亡。能否吃得下飯,吃進去後能否消化,大便是否通暢,這都與脾胃有關。
現在很多人吃飯不注意,飲食重油重鹽嗜辛辣,常食冰冷。脾胃的運化能力,早不如以前。早上起來照鏡子,如果你感覺自己黑眼圈有點嚴重;鼻翼發紅;經常出現便秘;嘴唇無光澤;皮膚鬆弛……這些都是脾胃不好的症狀。
脾胃是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是五臟六腑的中心,脾胃這個輪子要是不運轉,其他五臟六腑都得癱瘓。
而且中醫裏講:“胃不和則卧不安”,脾胃的健康與否,與我們的睡眠也息息相關。
如何養好脾胃?活了89歲的乾隆皇帝,也許比我們更有經驗。
01
有一種食物
乾隆皇帝堅持了40年
乾隆皇帝很注重養脾胃。
在眾多調養脾胃的方子裏,有一種食物,他從49歲時就堅持不懈地服用,一直堅持了40年。
這款方子就是八珍粉。
清宮檔案《上用人蔘底簿》記載,他有段時間幾乎天天都吃八珍粉,經常囑咐身邊的太監要“每日隨着熬茶時送八珍粉”。如果製作八珍粉的藥材沒有了,他必定第一時間吩咐御醫們去採購,絕對不能耽誤他吃八珍粉。
想來,日理萬機,各種繁務重壓之下的乾隆之所以如此長壽,也與他一直堅持用八珍粉調養脾胃有關。
八珍粉由八種食材調製而成,它基礎的幾味食材都是“純甘之味”,有向下滲透的作用,能夠喚醒脾胃,帶走身體上的濁氣,幫助消化。
唐代醫家孫思邈還説八珍粉有“滋養氣血,通利血脈之功”,它很養人,對脾胃的負擔是最小的,在滋補上的作用總是緩慢而有力,就好像朋友一樣,慢慢滋養我們的氣血。
可仁之前也給大家推薦了我們食力鋪的一款元氣八珍粉,因為方子平和,食用方便,容易堅持,深受梁友們的喜愛。
點擊下圖購買
今天忍不住再次拿出來和大家分享,這款八珍粉幾乎所有人可以放在家裏,用來日常調理脾胃,又真正有效,才會一直被大家推崇~
02
選材用料都有講究
我們元氣八珍粉裏最基礎的食材,主要有山藥、茯苓、白扁豆、蓮子肉、芡實、薏仁米這六味。
山藥與蓮子肉,都有健脾止瀉的作用。
山藥選用的是河南温縣產的“懷山藥”,《神農本草經》説“山藥以河南懷慶者良”,温縣正好在懷慶的範圍,它的藥用價值最高。
採集好新鮮山藥後,用傳統的方式浸泡、燻蒸後,由當地人手工擠壓,將山藥水分排除製成山藥幹。
茯苓與薏米有祛濕的功效。
茯苓,我們選擇的是雲南產的雲茯苓。
雲茯苓作為野生茯苓的一種,功效會比人工種植的好很多,是真正的“道地藥材”,口感上也會比普通茯苓綿軟。
白扁豆和芡實能夠保護脾胃,主要是給脾胃上一層保護傘,讓“補”的過程更加平緩。
不管是老人還是孩子,只要你自己覺得脾胃虛,吃點東西就拉肚子,或者濕氣重,都可以吃一點八珍粉,可以很好的改善脾胃的狀況。
在中醫老師的建議下,元氣八珍粉裏面又另外添加了人蔘,它能大補元氣。
對於脾虛的姑娘來説,它是最好的滋補品,平時如果感覺精神不好了,都可以吃一點。
此外,八珍粉裏還添加了粳米和糯米。
《成方便讀》説“米穀以致其沖和”,認為它們主要是起到一個調和的作用。
雲南產的雲茯苓,福建所產的“浦薏米”,浙江白扁豆,芡實來自黑龍江……每一味食材細心挑選,讓八珍粉的味道會更加甜軟可口。
稍微用熱水沖泡一下,就能嗅到淡淡的食物甜香,喝起來味道也不會特別濃厚。
可仁現在已經習慣每天早上為自己泡一杯八珍粉,既可調養脾胃,還能補氣血,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