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到一個能獨當一面的成年人,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都要面臨許多挑戰。通過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自我矯正才能學會一項又一項技能,具備在社會上獨立生存的能力。在這樣漫長而艱難的過程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驚喜的、失落的、自豪的、懊惱的時刻,而父母是我們永遠的支持者,見證者,成功時給我們祝賀,失敗時給我們安慰。可實際上,在這個方面並不是所有父母都使用了正確的方式,而是習慣於給孩子潑冷水。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的語文課本中有一篇文章叫做《“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故事主要講述了小主人公巴迪與父母的故事。巴迪在七八歲的時候自己創作了一篇短詩,他把詩拿給媽媽看,媽媽興奮地説道:“巴迪,這首詩真的是你自己寫的嗎?精彩極了!”巴迪驕傲地回答道:“是的媽媽,並且晚飯時我要把它拿給爸爸看”。
為了讓一貫嚴苛的爸爸滿意,巴迪特地用心地謄寫了一遍。晚飯時,爸爸看到了巴迪的作品,卻很快地皺起眉頭,並搖了搖頭説:“巴迪,你的這個作品太差了,它糟糕透了!”巴迪的心情瞬間跌下谷底,拿起自己的作品回到房間裏埋頭大哭了起來。成年後,巴迪成為了著名的編劇,回想起童年的那次經歷時,巴迪坦言:“儘管父親的嚴格要求讓我不斷進步,但是母親一直以來的鼓勵才是我成功的關鍵。”
巴迪是幸運的,雖然父親嚴苛,但是母親的支持和鼓勵使他相信自己,敢於創作,最終成為一名優秀的編劇。反觀現實生活中的有些父母,當自己的孩子拿了數學的滿分時只會説:“偶爾滿分有什麼了不起的,你看鄰居家的孩子次次都拿第一!”、孩子得了運動會的一等獎時只會説:“整天不好好學習,就憑這能考上大學嗎……”,面對這樣的情況,孩子們只能默默哭泣走開。
生活中有類似情況的家長不在少數。為了避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這一類家長是時候改變自己了!
1、理解孩子,給予孩子適當的鼓勵
年齡的差距,讓孩子和父母對許多事情的看法都不一樣,孩子的思維很簡單,做好了事情就會感到開心,就需要父母的鼓勵和表揚。
可是有太多家長以“怕孩子驕傲”為理由,對孩子當頭潑一盆冷水,這樣做不僅嚴重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和積極性,還讓孩子變得自卑敏感,漸漸地不敢展示自己。就算是孩子做得不盡如人意,家長也應該在鼓勵的基礎上向孩子提出改進的建議,幫助孩子做得更好,而不應一味責怪孩子。
2、不要用“別人家孩子”的標準來衡量自己孩子
家長最常用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孩子進行比較,並且以此要求孩子,希望孩子向別人學習。可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和閃光點,家長一味表揚別的孩子,貶低自己的孩子,會讓孩子嚴重受挫,反而不利於孩子的進步。
每個孩子都是一朵嬌嫩的花,父母的理解、鼓勵和關愛是滋養花朵生長最好的養分。家長試着理解孩子,多和孩子溝通,既能幫助孩子成長,還能拉近彼此距離,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