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口無遮攔”,是沒家教的表現,父母可用三招教他看場合説話
昨天,欣欣和欣欣媽約洋洋媽帶洋洋到她家去玩,洋洋媽很開心地帶洋洋去了。和洋洋家不一樣,欣欣家的房子是租的,所以比較小,傢俱也比較簡陋。洋洋到了欣欣家後,覺得很好奇,東張西望的。
欣欣媽招呼洋洋和洋洋媽吃西瓜時,洋洋突然問欣欣媽:“阿姨,你們的電視怎麼這麼小啊?”欣欣媽説:“阿姨住的房子是租的,就不買大電視機了。”洋洋接着問:“為什麼你們不買房子呢?是因為太窮了嗎?”洋洋媽聽洋洋這樣問,覺得非常尷尬。幸好欣欣媽非常大度,笑着説:“對啊,太窮了,等以後錢夠了再買。”
洋洋媽媽説,洋洋雖然已經六歲了,但是説話從來不看場合,經常令她覺得很難堪。她應該怎樣做,才能讓洋洋明白,有些話,在某場合是不能説的呢?
説實話,很多時候,孩子説出來的一些話,確實會令人哭笑不得,尷尬不已。所以,有一個詞叫“童言無忌”。因此,很多時候,即使孩子説了再多不對的話,大人都不會把它放在心裏,也不會對孩子作出要求。
然而,卡卡媽卻認為,如果父母一直用這種態度來教育孩子,那麼,很容易會令孩子產生錯覺,認為不管自己説什麼話、做什麼事,都是對的,父母都不會批評的,並因此而説出更多不符合場合的話來。
雖然自己的孩子,無論説了什麼話,自己都不會生氣,但是,如果別人聽了孩子説的不恰當的話,心裏多多少少都會有點不舒服的,而且,還會認為孩子很沒有家教。
因此,對於孩子的這種行為,父母一定要重視,讓孩子知道,有些不該説的話,就不要説出來。
三種方法,讓孩子不説不該説的話
有的父母會想,孩子怎麼可能知道哪些話該説,哪些話不該説呢?其實孩子很聰明的,只要父母平時多提醒他,有意識地對他進行培養,那麼,他很快就會知道,在什麼場合該説什麼話了。具體父母應該怎樣做呢?
一、讓孩子知道什麼話是不該説的
孩子還小,他可能不知道在哪些場合該説哪些話。不過,卡卡媽認為,只要不是太嚴肅的場合,孩子説錯一兩句話,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所以,父母沒必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告訴孩子,在什麼場合,不要説什麼話就行了。
卡卡媽建議:父母平時可以編一些小故事(例如某人在某些場合講錯話的小故事)講給孩子聽,讓孩子知道在有的場合,説某些話是會令人覺得很尷尬的。
當然,父母編的這些故事一定要簡單易懂,如果孩子聽不懂故事的含義,父母要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不要讓孩子只是為了聽故事而聽故事。
二、父母要以身作則
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父母想讓孩子在合適的場合説合適的話,那麼,自己就要以身作則,做孩子的好榜樣。試想,如果父母平時説話都口不擇言,想説什麼就説什麼,根本不顧別人感受的,那麼孩子又怎麼可能懂得照顧別人的感受和情緒呢?
卡卡媽建議:父母應該親身作出示範,讓孩子從父母的身上,看到哪些話是該説的,哪些話是不該説的。
平時,父母和朋友交往的時候,可以帶上孩子,讓孩子多經歷一下不同的場合。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有很多東西,即使父母不説,孩子也會主動去模仿和學習。
三、父母要多給孩子一些耐心
在生活中,很多大人也沒有掌握好説話的技巧,更別提孩子了。因此,對於培養孩子“在什麼場合説什麼話”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操之過急,甚至希望孩子一兩天就能學會。
卡卡媽建議:父母要多給孩子一些時間,讓孩子慢慢去成長。平時孩子與別人交流的時候,如果説錯了話,父母事後要指出來提醒孩子,讓孩子明白,為什麼不能説這句話,會引起哪些不良後果;當然,如果孩子做得很好,沒有任何不恰當的地方,父母一定要及時誇獎孩子,讓孩子明白自己是對的。這樣,孩子慢慢就學會“選擇性”地説話了。
結語:
事實上,孩子懂事後,只要孩子在説話的時候,懂得考慮一下自己所處的場合,想一想自己説出來的話,別人聽了會不會喜歡,那麼,孩子就會知道哪些話該説,哪些話不該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