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訊 70歲的李大爺2年前被確診為陣發性心房顫動,但他沒當回事,吃藥有一搭沒一搭,不好好堅持抗凝治療,前段時間,李大爺出門買菜途中突發腦卒中(中風),雖然取栓手術順利,但還是落下了嚴重的後遺症,右側身體偏癱,説話口齒不清。
前兩天,家人推着他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房顫中心,希望通過房顫射頻消融加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術,預防中風的再次發生。
“李大爺是因為房顫引發的急性腦梗塞” ,浙大一院心內科房顫中心主任鄭良榮主任醫師介紹,“房顫發生後,因心房收縮功能失常,心房不能有效泵出血液,血液因此滯留於心房內,特別是左心耳的部位,時間久了就會淤積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後隨着血液在全身循環流動,當血栓流動到人腦部並阻塞血管時,就會引發腦卒中,也就是我們常説的中風。”
6月6日是中國房顫日,浙大一院心內科房顫中心專家提醒,房顫是腦卒中的主要危險因素,房顫患者患中風的幾率高,早發現早治療才能有更好的預後。
房顫術前檢查發現左心耳有血栓
積極治療預防中風發生
“王醫生,我回去一定好好配合,好好吃藥,爭取早點來做手術,把身上的‘定時炸彈’排除。”前天下午,浙大一院心內科病房,準備出院的沈女士(化名)見到心內科王齊齊副主任醫師,拍着胸脯向她保證。
沈女士患房顫3年多,一直熬着沒處理。最近,她出現了氣喘、心慌的症狀,擔心病情進展,想預約做房顫手術。
在術前的食道心超檢查中,王齊齊發現,沈女士左心耳有塊一釐米大小的血栓(左心耳位置血液最容易瘀滯形成血栓),不能馬上進行手術,需要先服用抗凝藥物溶栓一個月,之後經過評估,再進行手術。
“這個病人的房顫血栓發現得及時,栓子沒有進入血液循環,馬上進行有效抗凝治療就很重要,後面如果抗凝治療也有困難,再進行射頻消融聯合左心耳封堵的一站式手術,效果就會非常好。如果她的血栓持續存在沒被發現或不處理,中風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王齊齊表示。
75歲老太持續性房顫10年
75歲的馬老太(化名)則沒那麼幸運了。
馬老太長得瘦瘦小小,持續性房顫有10年了,因為害怕手術,最近幾年一直吃抗凝藥物治療。去年冬天,馬老太突然在家中風,意識不清,一側身體偏癱,送到醫院馬上予以積極的支持治療。
但因為當地條件有限,沒法給馬老太取栓,再加上她年紀大了,呼吸功能差,肺部有感染,身體條件不適合轉院,只能留在當地監護治療。
治療了一個多月,情況趨穩,馬老太出院回家繼續藥物治療,同時家人帶她找到鄭良榮主任醫師,想請他幫忙看看,有沒有更好的預防血栓的方法。
鄭良榮主任醫師安排馬老太做了食道心超檢查,打算給她做左心耳封堵。但老太太剛發生過腦卒中,食道心超發現心房裏還有血栓殘留,這樣手術風險較大,建議她再加強抗凝一個月,再來評估能否做手術。
沒想到,回家一週,馬老太再次發生腦卒中,又住進了監護室,最終沒挺過去,也沒能等到手術機會。
“房顫血栓容易反覆形成,致殘率致死率都很高,特別是房顫病人一旦有過中風,一定要儘快到心內科就診,防止再次發生中風。”鄭良榮主任醫師坦言,“這個老太太如果10年前確診房顫後就及時處理,結局可能就不一樣。”
房顫可防可治 關鍵要趁早
預防中風千萬不能擅自停藥
王齊齊介紹,房顫患者的中風幾率比非房顫患者要高出5-17倍,5個腦中風患者中至少有1個是房顫所致。
“一旦出現心臟怦怦亂跳、心慌胸悶氣短,千萬不要熬,要儘早到醫院檢查心臟。房顫引起的中風雖然危害巨大,但可以預防也可以治療的,關鍵是要趁早。”王齊齊表示。
對於已經發生過房顫的患者,如何預防中風?王齊齊副主任醫師建議,首先要加強對非持續性房顫的監測;其次,及時、正確地進行抗凝藥物治療。
“房顫是慢性疾病,具有卒中⾼危風險的患者⼀般需要堅持長期抗凝治療。臨牀上最擔心那些擅自停藥或者不定時定量吃藥的患者,往往會導致不可想象的惡果。” 王齊齊反覆強調。
如果已經發生過中風,如何預防二次復發?
王齊齊表示,除了正規口服抗凝藥物以外,射頻消融能有效幫助心臟恢復竇性心律(正常心律),大大降低卒中風險。其中,左心耳封堵術是目前全球預防房顫患者卒中的治療新趨勢,特別針對那些不能接受長期抗凝治療,或者抗凝治療出血風險高,但是又反覆中風的患者來説,特別合適。它能有效減少病人的病死率、致殘率。
“總而言之,在發現房顫之前,一定要好好控制房顫的危險因素,比如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等。一旦發生房顫,就要接受專業醫生的評估,接受正規的抗凝治療,將房顫的風險降到最低。”